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新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揭示出人与自然关系不但是认识与被认识和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当代更主要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本文对此在理论上作了三方面的论证: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和相互作用;人与自然都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万物是人的尺度的统一。结论是人与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的辩证法”。
作者
蔡永生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70-74,共5页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对象性关系
人是万物的尺度
自然存在物
人的能动性
受动
人类史
主体性
和谐发展
社会规律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颜建华.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教学片段反思[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9):100-100.
2
李鼎文.
人的受动性试探[J]
.文史哲,1983(1):99-104.
3
黄建新.
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意识--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01,21(z1):3-5.
4
边永青.
培养人的创造力应强化对象性关系的生成[J]
.未来与发展,2001,22(3):61-62.
5
奉理理.
读晨曦[J]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05(9):41-44.
6
“全面二孩”应以人为最大价值诉求[J]
.新华月报,2015,0(22):46-49.
7
陈静.
让思辨与深邃成为历史课堂的一种习惯——《人是万物的尺度》教学设计[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3):45-48.
8
黄建顺.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J]
.金色年华(下),2009(11):31-31.
9
徐爱红.
让学生享受动态课堂生成之旅[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10):70-71.
10
张荣贵.
用话题搭建起教与学的平台[J]
.新语文学习(教师),2010(4):17-1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