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7-39,共3页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8
-
1万永翔.试论陶渊明诗文的劳动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52-54. 被引量:1
-
2罗丽,杨亚军.中国古代农事诗概述[J].唐都学刊,2005,21(3):152-155. 被引量:9
-
3吴福秀.苏轼黄州劳动生活诗的文化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3):1-4. 被引量:2
-
4杨维琬.劳动在中国经典诗文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3):45-46. 被引量:1
-
5罗丽.试论中国古代农业诗歌的渊源及其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1):51-54. 被引量:1
-
6成美红.新时代劳动精神探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17):243-244. 被引量:2
-
7周园.中国植物学工具书的鼻祖:《全芳备祖》[J].公共图书馆,2016(1):83-87. 被引量:2
-
8毛勒堂,韩涛.劳动幸福:一个批判性的哲学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9,0(6):19-24. 被引量:9
-
1陶短房.吃顿饭,送上命[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5,0(8):54-54.
-
2卫竹兰.多产的维迦[J].上海戏剧,1980(5).
-
3崔际银.“采桑”新解——兼谈《陌上桑》的主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3):134-137. 被引量:1
-
4罗文荟.“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综释[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2):53-55. 被引量:1
-
5芦思宏.《诗经》中农事诗对“诗言志”理论的体现[J].文学教育(中),2013(5):10-11.
-
6廖庆堂.解读纳腊[J].当代广西,2005(13):64-64.
-
7王树溥.《诗经》的修辞艺术片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2):70-72.
-
8魏秀艳.谈《诗经》中的赋比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1):14-16.
-
9朱建南.小村大户[J].金沙江文艺,2006,0(6):23-25.
-
10周兴华.苦难孕育的生命强音——读长篇小说《七月》[J].中国图书评论,1996,19(1):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