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9-15,共7页
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11
-
1高耀明.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探新[J].教师教育研究,1996,11(4):10-14. 被引量:8
-
2蓝劲松.略论高等教育的功能[J].中国电力教育,1995(2):11-13. 被引量:3
-
3陈桂生.“学校自我保存功能问题”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科研,2004(11):9-10. 被引量:5
-
4潘懋元,朱国仁.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1995,16(1):1-9. 被引量:131
-
5周茂兴.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大有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1-11-28. 被引量:7
-
6潘愁元.高等教育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4. 被引量:1
-
7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3. 被引量:1
-
8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研究处 周茂兴.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大有作为[N]中国教育报,2011(004). 被引量:1
-
9朱爱芝,熊才平,贾靖林,黄伟琳.从教育的保守性看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滞后性[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0-13. 被引量:15
-
10王炳华,黄晓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理论研讨会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76-7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
-
1曹俊华.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与高职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以咸宁“旅游文化”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5):80-81.
-
2叶逢福.大学职能历史发展与现实超越的辩证思考[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11):15-18. 被引量:2
-
3童家飞.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11):79-81.
-
4王娜娜.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智库时代,2020(18):265-267.
-
5郑仪霖.仔狮舞进校园——非遗舞蹈的保护性与发展性传承路径[J].戏剧之家,2020(35):116-119. 被引量:2
-
6路明.“非遗”舞蹈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5):66-70. 被引量:10
-
7袁爱媛,伍林生,刘宴兵.新时代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多元协同体系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1):26-38. 被引量:4
-
8董世斌,耿书新.新时代下地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3(7):103-106.
-
9叶逢福.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的辩证思考——以韶关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11):74-77. 被引量:2
-
1阎亚军,王燕.人性假设与教育--由《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引发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6):7-9. 被引量:3
-
2陈桂生.“学校自我保存功能问题”的再认识[J].江西教育科研,2004(11):9-10. 被引量:5
-
3李长伟.课间圈养:由来、问题与道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0):3-6. 被引量:3
-
4李长伟.现时代教育精神的理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2):34-40. 被引量:6
-
5陈桂生.略论教育自我保存与自我革新的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6(6):19-23. 被引量:1
-
6孔令新.省思浪漫主义的生命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9):32-36. 被引量:2
-
7李长伟.课间圈养问题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6(11):33-41. 被引量:6
-
8赵连根.学校教育功能浅论[J].上海教育科研,1994(11):26-28.
-
9李长伟.透析现代性语境中的教师伦理[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2):11-13.
-
10于忠海.论教育政策实施中的教育思想异化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12-1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