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发展的探讨──兼述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出处
《设计艺术研究》
1995年第2期60-61,共2页
Design Research
-
1朱新才,江鸣,杨文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00,5(1):11-14.
-
2陈琳.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对策[J].青年与社会(下),2015,0(4):135-136.
-
3张学杰,陈远鸿,刘军.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制度——对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1998(4):8-9.
-
4赵艳霞.普通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林区教学,2011(8):18-19. 被引量:1
-
5罗云.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军工高教研究,2005(4):5-9.
-
6李博雅.“高工专”发展高职教育的探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8):82-83.
-
7贾燮.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13(1):5-8.
-
8谷家宝,王葛锋.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基本素质调查报告[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94-96. 被引量:3
-
9顾海珍.顺应形势,走高职教育道路[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60-62.
-
10刘艳舞.意大利高等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J].职教论坛,2015,31(1):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