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东方》
1996年第1期65-71,共7页
The New Orient
参考文献4
-
1冯天瑜著..中华元典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524.
-
2黄仁宇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M],2003:215.
-
3南怀瑾著..历史的经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72.
-
4朱维铮著..走出中世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40.
同被引文献21
-
1姜义华.学术的大众化与大众的学术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42-42. 被引量:2
-
2徐洪兴.世俗化: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南怀瑾现象”之我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43-44. 被引量:2
-
3杨志刚.一种学问和它的际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44-44. 被引量:2
-
4汪涌豪.颓败线上的悲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44-45. 被引量:1
-
5张荣华.《论语别裁》对儒释道的剪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47-48. 被引量:1
-
6陈士强,郭建庆.南怀瑾的历史研究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48-50. 被引量:1
-
7顾晓鸣.当代文化情境中的南怀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52-52. 被引量:1
-
8王雷泉.“高高山顶 立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述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3):53-59. 被引量:1
-
9张中行.看闲书二题[J].读书,1991,0(12):79-86. 被引量:2
-
10邵盈午.“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从南怀瑾的古文今译再论学术编辑的职能定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81-85. 被引量:2
-
1一泠.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出版[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10):32-32. 被引量:1
-
2胡雪莲.卫礼贤在中国文化与政治中的活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22(2):27-36.
-
3张晖.龙榆生:徘徊在文化与政治之间[J].粤海风,2006(5):22-26. 被引量:1
-
4张俊飞.从年号看十六国政权之文化与政治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80-83. 被引量:3
-
5王屹峰.绍兴306号墓出土的伎乐铜屋再探[J].东方博物,2009(3):90-95. 被引量:1
-
6董强.混血儿葬入伟人墓——大仲马入先贤祠的文化与政治含义[J].世界知识,2003(4):48-50. 被引量:1
-
7姜文.1933年关于影印《四库全书》之论争平议[J].历史教学(下半月),2011(10):43-49. 被引量:4
-
8罗志田.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J].社会科学研究,2006(4):138-143. 被引量:13
-
9郭移洪,鲁红卫,祝贺,韩朝会,贾连敏,高振龙,张明力.河南淇县宋庄东周墓地M4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5(4):3-11. 被引量:17
-
10蔡丽娟.文化与政治的互动:论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文化特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5):147-15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