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段玉裁对古韵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同声必同部”的理论,段氏说:“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因此,“视其偏旁以何字为声,而知其音在某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之一的形声(谐声)是汉字向表音发展的产物。学者们自来就重视对文字谐声的研究,古音韵学的先驱者们从一开始就曾注目于此。早在宋代,徐蒇为吴棫《韵补》作序,就曾提出以谐声定字音之正读的说法,他说:“音韵之正,本诸字之谐声,有不可易者,如‘霾’为亡皆切,而当为陵之切者,由其以‘狸’得声……”尔后,顾炎武划分古韵部,又利用文字谐声离析《广韵》五支、九麻诸韵目。江永赞同顾氏以谐声离析《广韵》韵目的作法,并补充说:“十虞、一先、三萧、五肴、六豪皆当用比例。”江氏分十虞、一先诸韵也成功地运用了文字谐声。但是顾氏、江氏都没有由此而导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
出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5-50,共6页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