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民政》
1997年第1期47-47,共1页
China Civil Affairs
同被引文献24
-
1皮亚彬,陈耀.大国内部经济空间布局:区位、禀赋与一体化[J].经济学(季刊),2019,18(4):1289-1310. 被引量:11
-
2张国俊,王珏晗,吴坤津,许志桦.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20,39(2):272-288. 被引量:57
-
3张会儒.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4):51-56. 被引量:8
-
4范少辉.从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J].林业科学,1999,35(1):111-116. 被引量:16
-
5郭庆旺,贾俊雪.财政分权、政府组织结构与地方政府支出规模[J].经济研究,2010(11):59-72. 被引量:150
-
6潘存德.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观基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S1):15-21. 被引量:4
-
7叶文虎,邓文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塑建新的生存方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4):1-4. 被引量:25
-
8卢丽文,张毅,李小帆,李永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0):1337-1343. 被引量:46
-
9马静,李小帆,张红.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6,36(7):53-61. 被引量:36
-
10姜磊,柏玲,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5):788-799. 被引量:297
二级引证文献40
-
1刘昕,孙铭,朱俊,董巍,王祥荣.上海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988-994. 被引量:26
-
2靳芳,鲁绍伟,余新晓,饶良懿,张振明,毛富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2):5-9. 被引量:42
-
3李土生.浙江省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方案[J].林业资源管理,2006(1):43-46. 被引量:10
-
4赖亚飞,朱清科,李文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研究与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168-172. 被引量:7
-
5朱宏斌,邵博照.中国的脊梁——记原中共河南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J].绿色中国(综合版),2007(4):36-40.
-
6刘勇,支玲,邢红,洪家宜.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研究——以内蒙古开鲁县三北工程为例[J].林业经济,2007(7):27-30. 被引量:20
-
7刘勇,支玲,邢红.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工作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6):1-5. 被引量:7
-
8曹卫平,孙垂河.遥感影像在三北防护林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森林工程,2008,24(3):41-43. 被引量:5
-
9杨建祥.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工程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1):86-88. 被引量:1
-
10林全业,丁修堂,段祖安.近十年我国森林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2):304-308. 被引量:12
-
1艾南山.从生态学看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J].山地学报,2000,18(5):393-396. 被引量:2
-
2甘子钧,周义,陈永泉.赤潮“蓝色摇篮”破坏者[J].环境,2005(4):10-13.
-
3陈树棠.响应低碳生活[J].祝您健康,2010(9):49-49.
-
4叶文虎,贾宁.大力发展高校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6):562-568. 被引量:20
-
5王忠郴,胡建华.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7(4):61-63. 被引量:2
-
6甘晖,夏成,万劲波.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理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述评(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6):80-89. 被引量:2
-
7胡素清.论环境生产的性质与特点[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2):35-38.
-
8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最符合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J].科学中国人,2017(3):94-95.
-
9隋春花,蓝盛芳.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5):4-6. 被引量:91
-
10邱实,杨子.城市生活资源垃圾的回收物流[J].中国储运,2006(2):74-76.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