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
被引量:12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13,共5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参考文献12
1 P . L.Sndth,T. J. Ragan.Instructional Deaign. . 1993 被引量:1
2 C· M· Rdgelluth.Insearch of a better way to organizeinstruction :The elaboration theory.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 1979 被引量:1
3 Syzanne Hoffman.Elaboration Theory and Hypermedia: Isthere aLink?.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997 被引量:1
4 shwu-ching Young.Sltuated Learning in Hypermedia- Supported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ICCE 97 . 1997 被引量:1
5 Begona Grosetal.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he Authoring of Multinedia and Hypermedia System:Doesaa Marriage Make Sens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997 被引量:1
6 M.D.Merrilletal.LinitationsofFirst Gener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IDI). Educationd Technology . 被引量:1
7 M.D.Merrilletal.Second Generation Insbo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990 被引量:1
8 R. D. Tennyson.Instructional Design Fundamentals: A Reconsideration. . 1994 被引量:1
9 J.E.Kemp.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ss. . 1985 被引量:1
10 W. Dick,and Carey.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 198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9
1 李玮.双主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09(1). 被引量:11
2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1). 被引量:275
3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J] .中国电化教育,1998(11):9-16. 被引量:26
4 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25-30. 被引量:73
5 张相学,王凤玲.非线性教学的涵义、特征与过程[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1):37-38. 被引量:4
6 王丽珍,冯秀琪.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新模式[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3(1):27-28. 被引量:3
7 贺俊英.关于创新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5(1):49-50. 被引量:6
8 鲁志鲲.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研究述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6-120. 被引量:16
9 www.jpkcnet.com. 被引量:1
10 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2
1 潘柳成.对建构主义下教学革新带来的实务性挑战的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2):59-60. 被引量:1
2 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5):13-18. 被引量:43
3 胡颖.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研讨中国建筑史教学方式[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3):47-50. 被引量:3
4 刘英姿.依托精品课程资源平台构建审计学课程双主教学模式[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39-40.
5 曾宪蓉.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利与弊[J] .大观周刊,2012(20):238-239.
6 孔贵平.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J] .无线互联科技,2012,9(8):238-238.
7 严吉玉.略谈小学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利与弊[J] .大观周刊,2012(42):365-365.
8 姚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5(4):27-29.
9 李强,郑兴我.巧用帮助文档培养学生编程能力[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12(2):65-66.
10 李强.采用非线性结构模式优化Photoshop教学内容[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1):36-38.
二级引证文献51
1 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5):14-17. 被引量:31
2 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6S):53-55. 被引量:6
3 王朋娇,邹红丽,刘家勋.混沌(chaos)理论对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28-30. 被引量:11
4 刘彩虹.混沌学:教学设计新思维初探[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18(1):47-50. 被引量:7
5 罗发奋,隋春玲.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105-107. 被引量:2
6 罗发奋,隋春玲,刘丙利.混沌学基本原理应用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2):81-84. 被引量:9
7 邓重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混沌观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4):55-57. 被引量:7
8 刘红.混沌理论对成人教学设计的启示[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27-29.
9 李红波,刘彩虹.SDN混沌管理初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4):66-70. 被引量:3
10 刘红.混沌理论对成人教学设计的启示[J] .成人教育,2007,27(12):47-48. 被引量:5
1 司志华.谈西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设计[J] .统计与管理,2016,0(3):176-177.
2 郭丽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堂情景创设——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吉林教育(教研),2011(3):18-19. 被引量:2
3 李春艳.基于混合学习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设计[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107-108.
4 孙志平.谈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J] .芜湖师专学报,2001(2):102-104.
5 李应萍.建构主义对学科教学的启示[J] .贵州教育,2004,0(8):35-36.
6 丘红慧.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应用及注意问题[J] .师道(教研),2013(10):83-84. 被引量:1
7 谈智慧.意外的“收获”[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24-25.
8 冯丽丹,陆美玉.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2):31-33. 被引量:11
9 徐林,卢转华.基于游戏化教学的网络平台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99-402. 被引量:6
10 魏锦.《小小的船》教学设计[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8(5):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