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1-53,共3页
Journal of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共引文献12
-
1莫久愚.北魏“牛川”地望补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3):26-33. 被引量:4
-
2晓克.“土默特”名称溯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5):57-61. 被引量:6
-
3高建新.唐诗中的“金河”[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5):81-87. 被引量:1
-
4陈国灿.读《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札记[J].史学史研究,2013(1):113-122. 被引量:7
-
5钟焓.晚期蒙古编年史所见唐兀惕哈屯形象及事迹的来源考析[J].民族研究,2013(6):91-102. 被引量:2
-
6穆俊.民国绥远大黑河治理方略研究[J].兰州学刊,2014(2):44-51. 被引量:2
-
7钟焓.辽代东西交通路线的走向——以可敦墓地望研究为中心[J].历史研究,2014(4):34-49. 被引量:13
-
8张明利.建国以来蒙古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以内蒙古史学界的研究为中心[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8):35-39.
-
9黄剑,张杰龙.让自然做功的河道生态修复——以呼和浩特大黑河城区段景观概念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10):86-91. 被引量:11
-
10莫久愚.代国都城、北魏金陵及相关地理位置——拓跋史札记四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3):40-5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0
-
1史念海.黄土高原考察琐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3):2-29. 被引量:8
-
2小川环树.敕勒之歌——它的原来的语言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9(1):43-47. 被引量:11
-
3陈玉林.论雁北在民族融合中的地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3):109-114. 被引量:5
-
4(唐)李百药.北齐书[M]中华书局,2000. 被引量:1
-
5聂石樵,李炳海卷主编,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6王盛恩.《敕勒歌》考辩[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1):66-70. 被引量:3
-
7高建新.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20(2):56-60. 被引量:5
-
8靳生禾,康玉庆.晋阳古城之文化积淀及其历史地位[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4(2):14-17. 被引量:7
-
9宁昶英.《敕勒歌》攷略[J].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9(3):70-76. 被引量:1
-
10周蒙.穹庐一曲本天然——《敕勒歌》考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4(2):67-75. 被引量:2
-
1温秀丽.温秀丽的诗(朔州)[J].五台山,2011(9):115-116.
-
2魏洪.魏洪的诗(朔州)[J].五台山,2011(9):96-96.
-
3诗词趣事[J].科学咨询,2016,0(39):9-9.
-
4咖啡杯里的茶,卜酷塔.魅兽[J].男生女生(金版),2007,0(7):42-47.
-
5武正国.朔州新景掠影[J].中国火炬,2012(10):39-39.
-
6北野.北野的诗(朔州)[J].五台山,2011(9):80-80.
-
7王海英.回望雁门[J].黄河,2005,0(6):129-131.
-
8佚名.青衣红尘[J].南风,2012(4):72-90.
-
9吕净植.《敕勒歌》研究[J].东北史地,2008(1):60-64. 被引量:1
-
10宋清芳.宋清芳的诗(朔州)[J].五台山,2011(9):11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