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8-8,共1页
Anhu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4
-
1熊端元.栗茶混交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2004(8):27-28. 被引量:4
-
2石怀绶.栗茶混交栽培模式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4(11):6-7. 被引量:6
-
3王信理,熊文愈.茶园生态边界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1993,4(3):256-259. 被引量:9
-
4章铁,刘秀清,孙晓莉.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265-268. 被引量:27
-
5谢云胜.栗茶混交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0(5):20-21. 被引量:4
-
6赵建斌.林木立体经营模式中栗茶混交模式综合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48-149. 被引量:2
-
7谷瑶,朱永杰,姜微.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J].热带农业科学,2015,35(10):57-63. 被引量:8
-
8莫晶,闫文德,刘曙光,吴小红.油茶-花生间作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6):89-95. 被引量:24
-
9吴宏俊.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探究[J].绿色科技,2018,20(7):86-87. 被引量:2
-
10丁怡飞,曹永庆,姚小华,傅松玲,张平安,楼新良.油茶间作不同绿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2):179-183. 被引量:26
-
1乔林.茶叶“住”大棚 效益真可观[J].农村百事通,2012(10):19-19.
-
2官发松,林忠平.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茶叶,2010,33(9):38-39. 被引量:3
-
3管经粟,李伟,余才记.杉木不同造林技术措施试验报告[J].西部林业科学,1996,32(S1):29-33.
-
4福建龙岩市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10):92-92.
-
5谭忠良.毛竹实生苗造林方法[J].广西林业,1997,0(6):17-17.
-
6何厚余.不同整地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3):49-50. 被引量:5
-
7鄢振武,戴寿连,陈高杰,朱惠萍,蔡富春,季新良.浙江省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环境监测研究报告[J].浙江林业科技,1997,17(4):13-17. 被引量:2
-
8蔡烈伟.鄂西南山地茶树改造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2):14-15.
-
9黄铭利,李家礼,衷桂有.不同整地方法对锥栗单株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4,22(1):57-58. 被引量:4
-
10蒋建绒,徐绍清,范林洁,朱杰旦,范国明.南方红豆杉山地造林不同整地方式试验[J].华东森林经理,2012,26(1):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