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过劳死”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劳动者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对过劳死的认定关键看是否有过劳的事实。判定过劳可以从劳动时间、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及工作环境三个方面进行。
作者
罗财喜
机构地区
长沙市岳麓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法管系
出处
《消费导刊》
2008年第19期171-171,共1页
基金
200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编号07YBB29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过劳死”
法律特征
分类号
D92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何小平,吴绍琪,陈六玉.
从“过劳死”现象论企业核心员工可持续发展[J]
.人才资源开发,2007(4):20-21.
被引量:4
2
王秀云.
“过劳死”现象及其防范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5):62-63.
被引量:13
3
朱静.
从人力资源管理透视“过劳死”[J]
.中国外资,2005(7):52-53.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8
1
孟俊龙,燕士力,李轮.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透视当前企业的“过劳死”现象[J]
.消费导刊,2010(8):75-76.
被引量:1
2
邬桐,高云.
以人力资本投资视角重新审视“过劳死”现象[J]
.体育世界,2007(10):88-90.
3
李曼君.
“过劳死”的法律定位探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6):150-150.
4
唐香.
“过劳死”的法律性质探析[J]
.商情,2012(3):203-203.
5
孟续铎.
我国过度劳动问题研究述评[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9(6):15-17.
被引量:17
6
赵丽红.
知识型工作者过度劳动刍议[J]
.人间,2015,0(36):153-153.
7
杨婧翃.
从人力资源角度透视当前企业的“过劳死”现象[J]
.中国城市经济,2011(21):114-114.
被引量:3
8
任芳芳.
中国的“过劳死”现状及原因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1(5X):146-146.
被引量:2
9
孙姣,杨河清.
近年我国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动态[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33(19):92-98.
被引量:5
10
陈锐.
员工过度疲劳的演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
.经营管理者,2010(16):46-4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7
1
王全兴,管斌.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J]
.律师世界,2001(5):10-11.
被引量:23
2
蔡高强,张军莲.
从国际劳工标准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
.河北法学,2006,24(3):76-80.
被引量:8
3
王洪春.
过劳死:拷问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J]
.医学与哲学(A),2006,27(11):19-21.
被引量:5
4
王丽.
“过劳”何以成为时尚?[J]
.理财(市场版),2007(10):6-6.
被引量:1
5
吴海航.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J]
.生产力研究,2008(22):105-106.
被引量:16
6
周湖勇.
“过劳死”的法律救济路径[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7):83-86.
被引量:10
7
孙国平.
“过劳死”的比较法思考[J]
.当代法学,2010,24(1):121-132.
被引量:41
8
李菁凤.
“过劳死”法律探讨[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47-49.
被引量:3
9
董保华.
“过劳死”的法律探索[J]
.法治研究,2012(2):60-69.
被引量:34
10
董瑜.
“过劳死”的法律规制[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6):30-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徐宁.
基于双因素理论研究企业预防过劳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J]
.价值工程,2011,30(7):97-98.
被引量:1
2
丁国峰,侯轩鹏.
“过劳死”法律规制之完善路径[J]
.河北法学,2017,35(8):87-97.
被引量:6
3
邵婧.
我国“过劳死”法律制度的探究[J]
.现代交际,2017(22):61-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新明.
双因素和需求理论在和谐工会建设中的探索型应用[J]
.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11(8):33-35.
被引量:1
2
杨一.
浅析过劳死的法律认定及救济路径[J]
.中国科技纵横,2019,0(4):204-205.
3
魏薇.
过劳死的法律问题研究[J]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19,0(4):144-144.
4
金晨.
过劳死法律性质与救济途径探析[J]
.河北企业,2020(12):155-156.
5
李长义.
我国过劳死工伤认定问题研究[J]
.锋绘,2021(4):445-446.
6
霍婷,李晓霓.
过劳损害的工伤保障研究——以医务人员群体为切入点[J]
.中国卫生法制,2022,30(4):34-37.
被引量:1
7
谢欣书.
劳动者过度劳动的工伤救济[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4(9):136-138.
8
辛宇.
论“过劳死”的法律治理[J]
.经济师,2019(2):68-69.
被引量:1
1
陈凯星.
“过劳”现象应予重视[J]
.求是,2007(14):60-60.
被引量:1
2
一路.
生存的成本[J]
.中国经济信息,2006(17):14-14.
3
朱江,王涛,杨鹏,张红军.
天堂里的维权律师 请你歇一歇[J]
.工友,2012(5):30-31.
4
朱璨,朱仙娥.
走进群众心里的司法所长[J]
.人民调解,2011(6):38-39.
5
杨学友.
过劳死,法律鞭长可及[J]
.人才资源开发,2015(7):47-48.
被引量:1
6
罗婷婷.
论“过劳”现象与工会维权[J]
.兰州学刊,2008(S2):88-89.
7
陈大红.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过劳”问题及其应对[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7):20-22.
8
晗翌.
职场青年:“陷阱”与“过劳”的背后[J]
.中国青年,2014,0(9):12-14.
9
杨慧,张楠.
“过劳死”的法律性质及法律规制[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5):82-82.
被引量:1
10
陈红珍.
雇员过劳司 雇主担责任[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3(10):60-60.
消费导刊
2008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