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纠纷的类型与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诉讼所起到的纠纷解决的主导性作用是任何纠纷解决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但是,对于某类纠纷,诉讼的效果发挥是有限度的。人民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化解情绪与心理对抗方面具有突出作用。本文将一定范围内的纠纷类型与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考察,论证纠纷的类型与纠纷解决机制选择之间的关联性。
作者
宋明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法学院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8-69,72,共3页
Journal of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诉讼
人民调解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纠纷类型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郭星华,王平.
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4(2):71-77.
被引量:86
2
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13.
3
(美)H.,W.,埃尔曼(Henry,W.,Ehrmann)著,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0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沙红,施建良.
关于杭州地区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农村观察,1999(4):54-58.
被引量:14
2
路风.
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
.中国社会科学,1989(1):71-88.
被引量:522
3
公丕祥.
中国法制现代化面临的四大矛盾[J]
.探索与争鸣,1995(3):3-6.
被引量:13
4
公丕祥.
法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J]
.江海学刊,1998(1):52-64.
被引量:15
5
黄文艺.
论中国法律发展研究的两大范式[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6(3):1-10.
被引量:30
6
陈运生,田赞.
农村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3):11-15.
被引量:11
7
麦宜生,王平.
纠纷与法律需求——以北京的调查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2003(1):72-80.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85
1
张旭.
新型农村社区纠纷解决中的民间法适用:问题与路径[J]
.民间法,2023(1):290-307.
2
赵天宝.
德昂族习惯规范研究的回眸与前瞻[J]
.民间法,2021(1):153-174.
3
易军.
纠纷解决的空间之维——以个案中的社会空间变迁为核心[J]
.西部法学评论,2020(1):28-41.
被引量:2
4
傅贤国.
农村纠纷解决——对一起水库案的实证考察[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4):16-21.
被引量:1
5
戴香智.
转型时期农民的社会秩序意识——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村为例的实证报告[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2):16-19.
被引量:2
6
吴艳红,李红琼.
中国农村的纠纷解决:资源与可及性以湖南一个村落的研究为例[J]
.中外法学,2007,19(3):353-363.
被引量:12
7
宋梅.
农村纠纷解决方式探析[J]
.兰州学刊,2008(2):108-111.
被引量:3
8
宋明.
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J]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4):35-37.
被引量:2
9
吴英姿.
“大调解”的功能及限度: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J]
.中外法学,2008,20(2):309-319.
被引量:86
10
罗满妹.
农村民间组织的社区整合功能——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阈[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58-61.
被引量:9
1
申素平,陈瑶.
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适用[J]
.中国高教研究,2017(1):64-69.
被引量:9
2
龚兴雷,王东芳.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间常见的法律纠纷[J]
.职业教育研究,2008(5):137-138.
被引量:4
3
王慧.
试论高校校生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119-120.
被引量:1
4
杨仁彪.
论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社会的主导作用[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3):155-156.
5
杨冠英.
浅谈高校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2):76-78.
6
徐界生.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带来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7):44-45.
7
石利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分析[J]
.世纪桥,2009(11):97-98.
被引量:4
8
张由月,黄瑶.
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4):45-46.
9
潍坊市关于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6(7):13-15.
10
刘承训.
教师素质刍议[J]
.怀化学院学报,2003,22(1):83-85.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