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伍尔夫“双性同体”的文学意象及其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伍尔夫是公认的女权主义先驱者和女权运动的精神领袖,她提出了关于文学创作中的"双性同体"思想,认为"双性同体"的大脑是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这就消除了两性的生理差异,强加于男女两性的束缚也得以解脱,两性可以任意选择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获得个人自由,走向两性和谐的理想状态。今天。
作者
李漠
陈琼
机构地区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5-156,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双性同体
伍尔夫
文学意象
拉姆齐夫人
现实意义
文学创作
妇女解放
两性
奥兰多
女权主义先驱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吕洪灵.
《奥兰多》中的时代精神及双性同体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1):61-65.
被引量:28
2
杨玉珍.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1):83-86.
被引量:27
3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Woolf)著,贾辉丰译..一间自己的房间 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80.
4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韦虹,〓乐译..奥兰多 一部传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4:233.
5
(英)伍尔夫(Woolf,V.)著,李乃坤选编..伍尔夫作品精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517.
6
(英)伍尔夫(Woolf,V.)著,孙梁等译..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42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马睿.
从伍尔夫到西苏的女性主义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3):1-7.
被引量:41
2
林树明.
战争阴影下挣扎的弗·伍尔夫[J]
.外国文学评论,1996(3):67-73.
被引量:16
3
周乐诗.
『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J]
.文艺研究,1996(5):85-91.
被引量:15
4
张京嫒.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6
5
伍厚恺.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6
6
翟世镜.伍尔夫研究[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7
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8
全尔芙随笔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9
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10
《奥》与《自己的房间》是伍尔夫在同一创作期内完成的作品.这可以说是伍尔夫一贯的风格,在以散文讲述理论思想的同时,又以小说创作对其进行实践和阐释.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8
1
马丽敏.
“双性同体”诗学与萧红的文学创作内蕴[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80-84.
被引量:3
2
刘静.
《远航》与《奥兰多》: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双性同体理想的实现[J]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90-92.
被引量:3
3
毛丽霞.
解读《理智与情感》:要统一不要对立[J]
.长城,2012(8):169-170.
4
夏英姿.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长城,2010(10):169-170.
5
赵国龙.
一反常态的《奥兰多》叙事模式[J]
.黑龙江史志,2013(11).
6
卞甜.
《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38-39.
7
何亚惠.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1):45-50.
被引量:9
8
章晋新,徐茜.
雌雄同体的异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爱米丽小姐形象新解[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07-110.
被引量:1
9
陈静.
解构下的建构——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伍尔夫小说模式论[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1):105-109.
10
杨华.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国内研究现状评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08-208.
1
单旭珠.
“无根者”与“硬汉”——比较赛珍珠与海明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5):67-68.
2
张亚利.
一位水与钢铸就的女性——对《飘》中斯嘉丽“双性同体”性格的解读[J]
.文学教育(中),2010(7):45-46.
被引量:2
3
校捷素.
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主题分析[J]
.作家,2013,0(07X):49-50.
被引量:1
4
王东升.
吉尔曼与莫里森女性主义思想对比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4Z):25-26.
5
周红燕.
两性融合的心理历程——《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85-85.
被引量:1
6
杜小惠.
评吉尔曼《黄色墙纸》的写作特色[J]
.电影文学,2009(1):125-125.
被引量:2
7
倪坤鹏.
孤独心灵的避难所——论《到灯塔去》与《私人生活》中的姐妹情谊[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45-47.
8
简洁.
浅析《女人的苦难》中玛利亚的婚姻悲剧根源[J]
.青年文学家,2016,0(1X):103-103.
9
吴庆宏.
现代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小说《时时刻刻》[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55-59.
被引量:5
10
胡艺丹.
一个时代女性的呐喊——论《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1):114-115.
芒种
2012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