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个性主义的盛衰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个性主义是“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当社会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人们就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不过,个性主义在文学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后来由于不断地批判个性主义,导致文学缺乏独立意识,并影响到社会生活,蔑视了人格尊严,后果非常严重。本文即从我国现代文艺思潮中个性主义的盛衰历程,来探讨其中的是非得失。
作者
吴中杰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2-178,共7页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个性主义
梁实秋
鲁迅
五四时期
人性论
人道主义
个人主义
阶级意识
独立意识
革命文学
分类号
B08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8
1
徐肖楠.
20世纪中国文学从历史化到个人化的人性空间[J]
.文艺评论,1998(5):59-63.
被引量:3
2
贺奕.
群体性精神逃亡: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病[J]
.文艺争鸣,1995(3):25-31.
被引量:22
3
陈占彪.
论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2):24-28.
被引量:4
4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A].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被引量:2
5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443.
被引量:1
6
文化定义的研究综述[EB].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wenhuayanjiu.
被引量:1
7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
被引量:1
8
董学文.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N].光明日报,2011-10-14.
被引量:1
9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22.
被引量:8
10
衣俊卿.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视野——兼论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1-10-1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许传宏.
析丁玲晚年的文学价值取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1(4):39-49.
被引量:6
2
陶武先.
以辩证思维推进文化建设——简析文化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2012(2):5-14.
3
许传宏.
伊甸园之门——论丁玲的文学价值取向[J]
.淮南师专学报,2000,2(2):34-37.
4
邹彭莹,曹丽霞.
从《玩偶之家》看中西语境中的个性主义[J]
.青年文学家,2011,0(12X):155-156.
被引量:2
5
谢晓霞.
浅谈“五四”文学中的个性主义[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63-6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樊会芹.
丁玲晚年创作心态及其文本价值新探[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06-108.
2
赵焕亭.
从《牛棚小品》论丁玲晚年创作的个性[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111-115.
被引量:1
3
林霆.
论丁玲的转向与阿赫玛托娃的坚守[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127-131.
被引量:5
4
韩晓芹.
丁玲《在严寒的日子里》修改前后[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27(3):5-8.
被引量:1
5
韩晓芹.
叙事策略的调整与丁玲的文化尴尬——《在严寒的日子里》的版本变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6):38-43.
被引量:2
6
李震,邓启超.
基于分形几何的机械图波浪线的生成方法[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19(2):325-326.
7
李美皆.
“政治正确”:丁玲晚年谨言慎行的出访[J]
.当代文坛,2013(6):15-20.
被引量:1
8
杨彩红.
ESP理论视角下的西方戏剧文学育人功能探微——以《玩偶之家》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3):76-80.
被引量:1
1
王骏骥.
试论“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中国传统形上哲学的体认和追求[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0-87.
2
左玉河.
重新认识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J]
.教学与研究,2009(5):40-43.
被引量:3
3
刘美忠.
试论胡适的个性主义人生观思想[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17-20.
4
原冰.
释大公无私[J]
.道德与文明,1988(3):2-3.
被引量:1
5
温乃鹏.
享受安详[J]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11(11):22-22.
6
李广贤.
儒家文化中的个性主义与当前社会的个性解放运动[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35-38.
7
李卫华.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美学思想[J]
.中国宗教,2011(4):47-49.
8
董诗顶.
现实主义文学在学术转向中的产生[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6):203-205.
9
樊星.
思维方式的演化──当代思想史片断[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2(3):88-98.
10
许纪霖.
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08(6):113-124.
被引量:3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