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对抗到多元——谈弗·杰姆逊学术思想的新变化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弗·杰姆逊是开放以来对中国思潮,特别是在中青年学者间,影响较显著的一位当代西方学者。他在80年代北京大学的讲演录已整理出书:《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他的学说如“政治无意识”,阶级斗争与文学批评。
作者
郑敏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26,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学术思想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
政治无意识
文学批评
第三世界文化
阶级斗争
中青年学者
文化理论
第一世界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118
1
王岳川.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1):119-125.
被引量:7
2
宋涛.
文化乡愁的断裂与重构[J]
.山东社会科学,2012(S1):26-28.
被引量:4
3
郑敏.
对21世纪中华文化建设的期待[J]
.文艺研究,1999(3):40-47.
被引量:8
4
李欧梵.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J]
.文学评论,1999(5):129-139.
被引量:71
5
陶东风.
全球化、文化认同与后殖民批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6):50-53.
被引量:14
6
李杭育.
“文化”的尴尬[J]
.文学评论,1986(2):50-54.
被引量:39
7
郑敏.
何谓“大陆新保守主义”?[J]
.文艺争鸣,1995(5):40-48.
被引量:5
8
李学兵.
“陈凯歌、张艺谋──后殖民语境”论的商榷[J]
.当代电影,1994(5):88-90.
被引量:1
9
张法,张颐武,王一川.
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
.文艺争鸣,1994(2):10-20.
被引量:180
10
陈晓明.
“后东方”视点:穿越表象与错觉[J]
.文艺争鸣,1994(2):26-3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5
1
赵稀方.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岐途[J]
.文艺争鸣,2000(5):48-52.
被引量:23
2
陈永国,尹晶.
詹姆逊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缘起[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1):79-84.
被引量:2
3
李晓灵,王晓梅.
中国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之批评[J]
.云南社会科学,2009(2):142-145.
被引量:3
4
杨丽.
对抗、异化与妥协——后现代文化境遇下《洪堡的礼物》人物分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9):63-64.
被引量:5
5
伍方斐.
解构诗学与汉语文化重构——以郑敏的解构理论批评为个案[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1):11-15.
6
张文诺.
论中国形象的文学塑造[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5):159-164.
被引量:1
7
张彩云.
国内外詹姆逊思想研究述评[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7):49-52.
被引量:1
8
姚新勇.
“第三世界文学”:“寓言”抑或“讽喻”——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学理论”的中国错译及其影响[J]
.南方文坛,2013(6):49-54.
被引量:6
9
禹建湘.
对话还是对抗——比较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J]
.益阳师专学报,2002,23(1):63-65.
被引量:2
10
王晓梅,李晓灵.
张艺谋电影后殖民主义批评之批评[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5):36-4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苏岩,杨周锦.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新闻舆论战的特征与媒介技术嬗变——以媒介偏向论为视角[J]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1):257-275.
2
闫月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与未来——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52-56.
被引量:1
3
吕冰,王忠梓.
保守与激进:新时期文学中的文化民族主义[J]
.理论学刊,2006(5):117-120.
4
陈永国,尹晶.
詹姆逊与中国后现代理论的缘起[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1):79-84.
被引量:2
5
王丽萍.
《东方主义》在中国的误读和挪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121-124.
被引量:1
6
方杰.
创作·接受·批评——后殖民语境中的奈保尔[J]
.外语研究,2007,24(5):75-82.
被引量:3
7
章辉.
关于当前文化批评中“中华性”问题的思考[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6):36-41.
被引量:2
8
章辉.
当代中国“后殖民批评”论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08(1):23-26.
9
李晓灵,王晓梅.
中国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之批评[J]
.云南社会科学,2009(2):142-145.
被引量:3
10
杨丽.
对抗、异化与妥协——后现代文化境遇下《洪堡的礼物》人物分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9):63-64.
被引量:5
1
《文艺争鸣》一九九○年总目录[J]
.文艺争鸣,1990(6):78-80.
被引量:1
2
李禾.
认同之中的差异[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69-72.
3
王宁.
“文化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1996(5):90-94.
被引量:21
4
张颐武.
论“后乌托邦”话语——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向[J]
.文艺争鸣,1993(2):23-29.
被引量:6
5
张颐武.
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学[J]
.文艺争鸣,1990(1):11-17.
被引量:12
6
王金珊.
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化思想探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11):147-149.
7
隔夜听涛 闭门观海 文学系学员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课堂讨论[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2):48-51.
8
乐黛云.
《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序二[J]
.中国文化研究,1995(1):87-6.
9
乐黛云.
展望九十年代——以特色和独创进入世界文化对话[J]
.文艺争鸣,1990(3):14-17.
被引量:6
10
孟繁华.
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的提出与面临的困惑[J]
.文艺争鸣,1990(6):36-39.
被引量:2
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