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指六十四种卦象.还只是某种抽象的观念符号或图形,正如三国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所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具有“称名也小,取类也大”的象征作用.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始把“意象”从哲学范畴引进文学领域,至此,意象之“象”不再是某种抽象观念符号或图形,而是一种具象,“意象”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1-59,共9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