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41-44,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03
-
1潘鸣.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
2王瑞,郭大松.清末礼法之争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96-100. 被引量:4
-
3芮坤改.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筹措[J].历史研究,1995(4):162-174. 被引量:16
-
4罗华庆.略论清末资政院议员[J].历史研究,1992(6):93-107. 被引量:6
-
5田筱丹.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2):146-147. 被引量:1
-
6李明山.20世纪初中国版权问题论争[J].近代史研究,1999(1):304-319. 被引量:8
-
7张礼恒,王希莲.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里程碑──论“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J].江苏社会科学,1999(3):111-115. 被引量:8
-
8陈向阳.90年代清末新政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1998(1):299-317. 被引量:2
-
9张华腾.河间、彰德会操及其影响[J].近代史研究,1998(6):77-98. 被引量:14
-
10徐建平.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史实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2):55-5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1
-
1戴鞍钢.清末新政与科举停废[J].历史教学问题,2015(2):17-22. 被引量:2
-
2崔志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5(3):134-153. 被引量:7
-
3赵亮.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考察和反思[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3):103-108.
-
4赵亮.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5(6):102-109. 被引量:1
-
5赵亮.价值的历史与历史的价值——近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考察和反思[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5):79-85.
-
6吴康林.社会舆论与清末新政——论地方督抚的舆论引导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67-71.
-
7韩秀丽.清末新政时期意识形态控制制度的变革和演化[J].兰台世界,2016(14):144-147.
-
8魏娜娜.晚清时期“新政”中书吏档案管理人事制度改革[J].兰台世界,2016(16):117-119.
-
9周洁.现代与传统之间:历史惯性下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30-32. 被引量:1
-
10王旭.清末新政改革四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1):96-101. 被引量:1
-
1徐凤.晚清的变革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力量的发展[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64-66.
-
2石志新.徐致靖与戊戌变法[J].青海社会科学,1999(2):94-97. 被引量:1
-
3孙永义,杨福元.简论子产的改革措施[J].重庆师专学报,1995(1):75-77.
-
4傅国涌.值得欢呼的历史大戏[J].新世纪周刊,2008,0(15):154-154.
-
5程星超.浅析张居正政治改革措施[J].商业文化,2012,0(1X):102-102. 被引量:1
-
6蔡京柱.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1991(1):303-313.
-
7殷龙光.晚清预备立宪“骗局”辨[J].青春岁月,2012,0(21):425-425.
-
8王炎.尹昌衡和他的时代[J].中华文化论坛,2012(2):86-94.
-
9周霞.袁世凯与山东近代化[J].历史教学问题,1996(5):51-53. 被引量:1
-
10迟云飞.关于陈天华几件史实的考订和纠误[J].近代史研究,1984(5):243-24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