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变革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价值观念的转换,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既受到社会轴心和时代课题的驱动和影响,还遵循社会精神文化固有的运行规律。市场经济的提出,使价值观念的建构由“破”的阶段进入“立”的阶段。无论是个体价值定向和社会价值准则的重新设定,还是整体观念框架的改造,都应从主客体的关联出发,对其基本范畴进行思考,这些基本范畴包括:价值主体、价值信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实践。
作者
周东华
机构地区
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7,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转型时期
个体价值取向
价值主体
价值准则
观念转换
价值信念
价值尺度
价值评价
社会发展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69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12、13、31、32卷出版[J]
.国外理论动态,1998(9):32-32.
被引量:270
共引文献
269
1
蒋序怀.
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论”[J]
.探求,2002(4):21-23.
2
顾銮斋.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自觉——以英法德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为例[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7-31.
被引量:4
3
邢亚莉.
论“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J]
.南京社会科学,2003(S1):135-140.
4
陈小川.
创造——人价值的本质特征[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1(1):45-46.
被引量:1
5
高文超.
简论美感在实践创造中的动力功能[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2):7-10.
6
王振义.
论社会精神生产的本质、特点及其价值[J]
.岭南学刊,1999(5):70-74.
7
吴先逵.
论理性和非理性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1):23-29.
被引量:2
8
丁年森.
马克思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真理观[J]
.江苏社会科学,1999(5):105-108.
被引量:3
9
管彦波.
关于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的探讨[J]
.学术月刊,1999,31(3):90-94.
10
张远超.
论生产力与所有制形式[J]
.学术月刊,1999,31(5):17-23.
同被引文献
45
1
王兴民,吴静,孙翊.
破解中国“千城一面”之谜: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框架[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2):84-90.
被引量:9
2
胡海波,赵德江.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历程与观念——由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兴起引发的思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6):5-14.
被引量:14
3
李皓.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J]
.东岳论丛,1997,18(4):67-71.
被引量:2
4
马怀刚.
略论价值范型[J]
.晋阳学刊,1996(4):54-57.
被引量:1
5
熊哲琰.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及导控[J]
.社会主义研究,1996(1):51-54.
被引量:7
6
赵兴良.
价值观念变革的内涵[J]
.江西社会科学,1994,14(10):69-72.
被引量:2
7
吴家华,翟文忠.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J]
.求实,2002(2):36-39.
被引量:27
8
谢维营,黄姣玲.
新时期价值观范型的转换是全景式的系统创新——与徐贵权教授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04(11):12-14.
被引量:2
9
徐贵权,邵广侠.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范型转换初探[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0):68-71.
被引量:2
10
陈新汉.
论转型时期中国价值观研究[J]
.哲学动态,2002(7):16-2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
1
王志萍.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观念多元化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2008(17):102-103.
被引量:3
2
徐贵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之研究透视[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6):22-28.
被引量:20
3
郭翠菊.
论教师的价值观及其作用[J]
.教育学术月刊,2010(3):80-83.
被引量:4
4
张迪新,贺永,程月,吴晓楠.
转型视角下上海住区形态演变探析[J]
.住宅科技,2021,41(12):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邱仁富.
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J]
.沈阳大学学报,2010,22(1):15-18.
被引量:1
2
陈玉君.
我国青年价值观研究若干问题评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47-50.
被引量:7
3
史娜.
社会价值观的功能及其嬗变规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9):158-159.
被引量:1
4
陈玉君.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透视[J]
.前沿,2010(17):29-32.
被引量:6
5
赵东.
经济学视域下农村社会价值观变迁实证研究[J]
.价值工程,2011,30(4):160-161.
6
钟红霞.
浅析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规律[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2):110-110.
7
徐燕峰,胡卫萍.
我国社会转型中大规模侵权善后机制的思考[J]
.长春大学学报,2012,22(5):589-591.
被引量:1
8
黄正平.
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体系建构与内涵凝练[J]
.教育学术月刊,2012(8):69-71.
被引量:6
9
林恩文,练勤,王亚鑫.
社会转型期集体越轨现象的社会成因及其治理对策[J]
.现代商业,2012(20):263-263.
10
王玲.
教师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6-8.
被引量:4
1
关于儒学现代困境的思考[J]
.21世纪,2000(6):59-59.
2
刘金凯.
新世纪中华文化构建的几点思考[J]
.科学社会主义,2001(1):47-50.
3
张俊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研究生价值信念涵养的影响[J]
.新课程,2015,0(24):9-9.
被引量:2
4
毕文胜,杨晶.
共同价值信念:和谐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对山西奴工事件的思考[J]
.学术探索,2008(4):51-53.
5
杨维中.
从“文化热”与“国学热”的观念转换看传统文化研究路向[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4):60-62.
被引量:2
6
孟亚明,郑素娟,吴星.
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85-87.
被引量:3
7
曾繁升.
军营文化认同与新时期军营文化建设[J]
.学习月刊,2011(6):32-33.
被引量:3
8
李永占.
中华民族精神的儒文化渊源[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1):72-73.
被引量:1
9
田昆,李少峰.
浅论美术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美与时代(城市),2014(9):109-109.
10
叶芸.
浅谈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8):20-21.
学术月刊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