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分析到文化批评──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方向
被引量:6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9-30,共12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77
-
1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2):496-545. 被引量:109
-
2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1):3-30. 被引量:174
-
3刘少杰.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J].社会学研究,1999(4):91-99. 被引量:28
-
4智河.福柯系谱学探微[J].国外社会科学,1997(1):48-54. 被引量:14
-
5孔祥俊.民法上的人·自然人·公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5,17(3):50-58. 被引量:16
-
6江平.制订民法典的几点宏观思考[J].政法论坛,1997,15(3):26-31. 被引量:57
-
7江天骥,朱志方.当代哲学的文化研究转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4):1-7. 被引量:3
-
8徐国栋.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J].法学研究,1994,16(4):3-9. 被引量:165
-
9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4(5):67-81. 被引量:267
-
10江天骥.从意识哲学到文化哲学[J].哲学研究,2001(1):55-6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6
-
1朱晓喆.自然人的隐喻——对我国民法中“自然人”一词的语言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2(2):481-512. 被引量:8
-
2王贵友.关于“工具理性”问题的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1):9-13. 被引量:4
-
3李伯聪.略论经济学哲学中的波普后方法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6):20-26. 被引量:3
-
4霍桂桓.关键是“文化是什么”——论对江天骥先生文化哲学研究事业的继承和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2):9-16.
-
5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研究引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21-27.
-
6王阳.科学信仰的两种解释之争——评劳丹与布鲁尔之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3):24-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于柏华.“公私法混合”、“公法私法化”与“私法公法化”辨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8-20. 被引量:4
-
2Bottom Up与Top Down[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
3俞振宇,陈蔚.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6-18.
-
4贺建芹.从科学知识的不同解释模式看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8-22. 被引量:3
-
5刘树君,李建珊.经济学中是否存在波普尔遗产[J].前沿,2009(6):41-45.
-
6王贵松.美浓部达吉与中国的公法学[J].比较法研究,2010,24(5):114-125. 被引量:11
-
7徐贵香.论我国法律中“人”之形象的转换与建构——以我国民法为例[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6):69-72.
-
8于柏华.社会实在的规范性与公私法的界限——与徐国栋教授商榷民法的“公私法混合说”[J].北方法学,2011,5(2):96-103. 被引量:2
-
9刘光华.本土性与普适性:中国经济法研究的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104-109. 被引量:6
-
10郝峰.评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科学技术功能的剖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21(3):14-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