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与东南沿海的机遇
被引量:
6
CAD in the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迁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运动现象,它是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转移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为东南沿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岁月悠悠,来之不易,东南沿海人应当倍加珍惜这一大好时机。
作者
王会昌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2-54,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文化中心
经济中心
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
机遇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data base,office automation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
1
夏鼐著..中国文明的起源[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31.
同被引文献
64
1
童超.
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J]
.历史研究,1987(4):64-79.
被引量:7
2
魏明孔.
隋唐手工业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北易位[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51-60.
被引量:7
3
蒋福亚.
论南齐永明年间的和市——兼论三吴在宋齐之交已成为我国封建时代新生的经济重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14.
被引量:7
4
王大建,刘德增.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J]
.文史哲,1999(3):49-56.
被引量:10
5
袁英光,李晓路.
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41-48.
被引量:8
6
罗宗真.
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兼论全国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J]
.农业考古,1984(1):254-259.
被引量:4
7
鲍晓雷.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S1):17-18.
被引量:4
8
史念海.
隋唐时期农牧地区的演变及其影响(上)[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2):1-15.
被引量:9
9
彭克明.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J]
.安徽史学,1995(4):24-25.
被引量:5
10
许结.
清代的地理学与疆舆赋[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1):46-5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沈登苗.
南宋已形成苏—杭人才轴线了吗?——也谈苏—杭人才轴线的形成及其影响[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177-182.
被引量:7
2
涂敏华.
历代都邑赋地域的演变进程及其成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9-74.
被引量:1
3
叶晗.
南宋浙东学派社会和谐发展观及其现代价值[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3):207-211.
4
盛丰,伭晓笛.
上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戏曲文化中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35-43.
被引量:3
5
曹观法.
复兴苏杭经济文化带[J]
.区域治理,2020,0(7):248-251.
6
程民生.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J]
.殷都学刊,2004,25(1):47-58.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沈登苗.
对何炳棣“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中若干笔误的修正[J]
.科举学论丛,2022(2):55-61.
2
沈登苗.
论明初吉安在中国历史人文地标中的独特地位——以科举为中心[J]
.科举学论丛,2021(1):2-41.
3
张晓东.
海权史如何成为可能?——兼评《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3(1):127-145.
4
陈霜霜.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1):29-30.
5
李立峰.
科举配额制演化的历史考察——兼论“凭才取人”与“逐路取人”之争[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93-97.
被引量:8
6
郭敬生.
历史上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启示下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思考[J]
.中国发展,2008,8(1):80-85.
7
王列辉.
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
.安徽史学,2009(4):14-23.
被引量:3
8
唐振华.
一百年前淮剧入沪状况述论[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0):32-33.
被引量:1
9
张雨潇,张略钊.
气候变迁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中的影响[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3):117-119.
被引量:8
10
陈彦光.
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国地缘政治格局成因和影响的历史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85-95.
被引量:10
1
曾静.
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特区基层文化建设[J]
.群文天地,2014(6):113-115.
2
迪丽努尔.买买提.
维吾尔族黄金孜热与西亚及拜占庭耳饰的造型比较[J]
.艺术生活,2013(3):56-57.
3
姚兆余.
两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南移北渐[J]
.甘肃社会科学,1999(2):79-82.
4
汪伦.
大自然的奇迹[J]
.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2(1):31-31.
5
叶舒宪.
文化传播:从草原文化到华夏文明[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1):6-13.
被引量:10
6
胡绳武.
客家研究与近代中国[J]
.历史教学问题,2001(3):3-4.
7
毛剑杰.
井真成:一位遣唐使的梦想[J]
.看历史,2011(10):56-61.
8
古小松.
中越文化关系略论[J]
.东南亚研究,2012(6):94-101.
被引量:5
9
买桂香.
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J]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8(11):189-189.
10
许永璋.
古代洛阳与南海丝绸之路[J]
.史学月刊,2000(1):30-36.
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