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探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对这些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不但关系到“三农”发展,还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否。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好地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发展。
作者
吴昊
机构地区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出处
《经济视野》
2014年第2期-,共2页
Economic Vision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现状
问题
对策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C91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邹永红,黄开元.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及模式比较[J]
.经济研究导刊,2009(6):164-165.
被引量:5
2
朱劲松.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及模型分析[J]
.商业时代,2009(15):8-9.
被引量:8
3
路远.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障碍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08X):341-343.
被引量:3
4
史保金.
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76-447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刘传江.
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之路[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0):44-47.
被引量:17
2
朱镜德.
中国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下的两阶段乡─城迁移理论[J]
.中国人口科学,1999(1):7-12.
被引量:47
3
何景熙.
不充分就业: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核心与实质——农村剩余劳动力定义与计量新探[J]
.调研世界,2000(9):9-11.
被引量:27
4
牛叔文,曲玮,杨振.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阶段及其机制分析[J]
.开发研究,2005(3):26-28.
被引量:6
5
孔祥智.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J]
.四川省情,2006(2):34-35.
被引量:7
6
张云峰,王录仓,王航.
西方国家基于“二元”结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3):111-116.
被引量:3
7
D·马祖姆达.发展中国家农村向城市移民[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8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J].历史研究,2003,(4):35-44.
被引量:2
9
马晓河.《当前“三农”问题的症结与解决途径》[J].望,.
被引量:1
10
蔡昉.
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
.社会学研究,2001(4):44-51.
被引量:363
共引文献
16
1
刘晓光.
论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J]
.农业与技术,2007,27(1):4-7.
2
吴翠玉,罗登辉.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07(06X):151-151.
3
杨天保,张壮强.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价值亟待重估——以春节前后“两荒”为视角[J]
.改革与战略,2007,23(6):74-76.
被引量:5
4
朱劲松.
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工数量与农民收入:基于实证数据的分析与思考[J]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2):119-125.
被引量:2
5
朱劲松.
中国农民和农民工的边缘化——基于农民工收入与数量等实证数据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9-14.
被引量:8
6
周运源.
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机遇与挑战——基于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实践[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5.
被引量:3
7
单良,凌竹,赵京.
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农村人力资源转移模式[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231-234.
8
杨燕杰.
农民工流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
.科技信息,2012(2):106-106.
9
谭佳明.
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增长途径研究[J]
.经济论坛,2012(4):98-101.
10
黄云,廖铁军,傅瓦利.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1-6.
被引量:4
1
刘佑利.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前景的预测[J]
.山西农经,2006(5):57-58.
2
高杰.
蛟河市力促返乡农民工创业[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12):30-30.
3
刘松炎.
论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中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J]
.现代经济信息,2012,0(15):88-88.
4
王晓燕.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术选择[J]
.乡镇经济研究,1998(5):11-12.
被引量:1
5
王敏.
从农民外出打工说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J]
.农家之友,2010(12):49-50.
被引量:1
6
张传普.
多轮驱动 内外并举 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J]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2(2):25-27.
被引量:1
7
张建深.
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2006(9):10-11.
8
杨俊俊.
社会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学理论,2012(34):144-145.
9
陈淑娟.
新形势下如何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民营科技,2013(12):270-270.
10
滕国年.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
.商业经济,2005(7):101-102.
被引量:2
经济视野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