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窥探心灵奥秘的艺术——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散论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前运命多舛,身后遭遇独特。一百多年来围绕着他的创作,论争不歇,从俄国进而至于世界,形成一场无休无止的纷争。俄国作家从别林斯基到高尔基,既赞叹他的艺术才华,又斥责他思想的反动。高尔基一方面承认陀氏就艺术表现力量来说,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同时对“卡拉玛卓夫性格”作了严厉的批判。列宁写过七篇文章论及托尔斯泰的创作,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没有过一篇专文,即使偶而在某篇文章中提及,也总是意多贬抑。相反,西方评论界对他则是众口交誉。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大都谬托师承。
作者
夏仲翼
出处
《苏联文学》
198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
卡拉玛
人性
现代主义
高尔基
俄罗斯文学
艺术表现力
莎士比亚
别林斯基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25
1
李凤亮.
复调:音乐术语与小说观念——从巴赫金到热奈特再到昆德拉[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1):92-97.
被引量:35
2
史忠义.
泛对话原则与诗歌中的对话现象[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15-21.
被引量:5
3
丁世鑫.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遭受冷落的原因探析[J]
.理论月刊,2009(1):65-67.
被引量:1
4
刘再复,刘剑梅.
东西方的两种伟大心灵景观——曹雪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J]
.书屋,2008(6):10-18.
被引量:3
5
董尚文.
圣爱与反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鲁迅的价值信念之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126-132.
被引量:3
6
夏忠宪.
《红楼梦》与狂欢化、民间诙谐文化[J]
.红楼梦学刊,1999(3):202-213.
被引量:8
7
缑广飞.
唯一的复调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化意义漫论[J]
.国外文学,1999(4):57-61.
被引量:1
8
沙湄.
信仰启示录——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玛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1):99-103.
被引量:2
9
梅兰.
我们为什么不能上天国?——对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精神之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S2):83-86.
被引量:1
10
管海莹.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3):25-2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4
1
李琳.
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的异态变形美[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2):97-99.
2
方坪.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精神分析学说——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两重人格[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2):80-84.
被引量:2
3
周成堰.
论《罪与罚》中深刻的心理描写[J]
.国外文学,2001(3):58-60.
被引量:3
4
姜辉.
跨越时空的生命融通——略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审美影响[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2):47-50.
5
周启超.
多语种跨学科的辐射与覆盖,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平台——论当代中国对巴赫金文论的接受[J]
.求是学刊,2013,40(1):12-20.
被引量:4
6
付美艳.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样性[J]
.俄罗斯学刊,2013,3(2):73-78.
被引量:1
7
赵桂莲.
新中国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93-97.
被引量:2
8
丁世鑫.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4):312-317.
9
陈建华.
改革年代俄苏文学研究的变迁[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0(1):45-52.
被引量:1
10
丁世鑫.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综述[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6(6):623-62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麦维欣.
浅谈文学反映现实与作家思想倾向的关系[J]
.现代交际,2020(12):105-106.
2
郭春凤.
浅议无意识心理对《罪与罚》中人物形象的影响[J]
.作家,2010(12):110-111.
被引量:2
3
杨晓霜.
分裂与统一——论拉斯柯尼科夫的精神分裂现象[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5):85-86.
4
杨建.
乔伊斯与巴赫金[J]
.外国文学研究,2009,31(3):109-122.
被引量:3
5
龙怀珠.
拉什科尔尼科夫的问题心理解读——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J]
.榆林学院学报,2010,20(1):55-58.
被引量:2
6
蒋天平,欧红燕.
反战:冯尼古特两部小说中的疯癫叙事[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02-104.
7
夏忠宪.
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俄罗斯文艺,2015(2):36-44.
被引量:1
8
刘娜.
新世纪文化转型中的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译介与研究[J]
.俄罗斯文艺,2017(1):145-151.
9
周启超.
巴赫金文论核心话语的中国之旅:回望与反思[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0(1):64-71.
被引量:3
10
张源宏.
从翻译学角度解读《坎特伯雷故事集》美学再现[J]
.读天下,2016,0(15):252-252.
1
王诺.
意识流小说的出路何在[J]
.文学评论,1989(6):50-55.
被引量:2
2
彭晴.
巧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J]
.高中生(高考),2010(1):26-27.
3
陈美兰.
读王安忆《小说讲稿》所想到的[J]
.长江文艺,2015(5):146-148.
4
郭沤平.
红楼梦偶得[J]
.诗词月刊,2014(4):39-39.
5
敏歧.
不可能被“消解”的诗——读张化声的诗歌近作[J]
.阅读与写作,1996,0(9):7-9.
6
高蓬洲.
《琵琶行》的语言特色[J]
.当代修辞学,1989(5):20-22.
7
刘昭.
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心理的描写[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3):79-80.
被引量:2
8
黄蓓蓓.
四大关键词解读约翰·班维尔的小说[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7):63-65.
9
李关元.
试论朱自清的文艺思想[J]
.江海学刊,1988(5):172-178.
10
张林军.
我的成长故事——有感于拉萨三十年教育发展[J]
.西藏教育,2009(3):43-44.
苏联文学
198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