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研究在东南亚区域民族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西南位于亚洲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衔接处,大陆文化向南传播,滨海文化北上渗透,都必须经过这一咽喉地带。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决定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的重要地位的首要因素。作者对比了泰国的和我国的一些古代遗址考古发现的资料,认为加强对西南民族的研究,不仅关系到解决西南各民族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中国民族古代文化的来源问题,以及整个亚洲太平洋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作者
童恩正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2期41-45,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关键词
民族研究
东南亚区域
中国西南地区
海洋文化
中南半岛
大陆文化
粟米
重要地位
河姆渡遗址
我国西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17
1
邓聪.
史前蒙古人种海洋扩散研究——岭南树皮布文化发现及其意义[J]
.东南文化,2000(11):6-22.
被引量:29
2
赵志军,陈剑.
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
.南方文物,2011(3):60-67.
被引量:48
3
谭德睿,徐惠康,黄龙.
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J]
.考古学报,1999(2):211-250.
被引量:77
4
阎文儒.
河西考古杂记(上)[J]
.社会科学战线,1986(4):135-152.
被引量:14
5
格勒.
略论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兼论西藏原始文化的一些地方特点[J]
.民族研究,1986(3):21-28.
被引量:4
6
汪宁生.
试论不对称形铜钺[J]
.考古,1985(5):466-475.
被引量:20
7
刘世旭.
试论川西南大石墓的起源与分期[J]
.考古,1985(6):559-567.
被引量:13
8
邓聪.
古代香港树皮布文化发现及其意义浅释[J]
.东南文化,1999(1):30-33.
被引量:17
9
邓聪.
台湾地区树皮布石拍初探[J]
.东南文化,1999(5):6-13.
被引量:12
10
吴梓林.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稻[J]
.人文杂志,1980(4):69-7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0
1
张小华.
中国与大洋洲、美洲古代交往的探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1):48-58.
被引量:8
2
李昆声.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4(4):122-130.
被引量:23
3
薄吾成.
古羌人对我国养羊业的贡献与影响[J]
.农业考古,2008(4):276-280.
被引量:5
4
薄吾成.
试论盘羊与氐羌[J]
.农业考古,2000(1):276-280.
被引量:2
5
陈洪波.
华南与东南亚早期文化关系研究述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1):12-17.
被引量:1
6
徐东宁.
东南亚建筑材料与建筑形态探析[J]
.广西教育,2016,0(3):166-167.
被引量:2
7
徐东宁,黄春峰.
东南亚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以南宁恒大苹果园东方之梦酒店设计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1):165-166.
8
徐新建.
山地研究的话语遗产[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2-9.
被引量:2
9
杨勇.
论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联系——以考古发现的青铜器为中心[J]
.考古学报,2020(3):337-368.
被引量:7
10
郭健新,杨文姣,王传超.
汉藏语系的起源与演化:语言学、考古学与古基因组学的解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5):115-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闫红贤,陈洪海.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筒状臂饰初步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23(1):69-85.
被引量:1
2
谷因.
从习水便舟文化特征看夏越民族的同源关系[J]
.贵州民族研究,1996,16(3):50-58.
被引量:1
3
龚缨晏.
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玉器匡谬——兼论古代中国与美洲的交往问题[J]
.世界历史,1992(6):115-117.
4
陈文华.
中国稻作的起源和东传日本的路线[J]
.文物,1989(10):24-36.
被引量:2
5
王卫平.
吴国的兴盛及缘由[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65-71.
6
加尔利.卡斯帕罗夫,钟华.
为什么要建立“新年代学”(上)[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7):30-33.
7
危磊.
“大团圆” 审美心理成因新探[J]
.文学评论,2002(3):153-159.
被引量:12
8
刘稚.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J]
.云南社会科学,2005(3):88-91.
被引量:3
9
何建木.
论远古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的整体性格局[J]
.史学月刊,2005(8):13-19.
被引量:5
10
邹一清.
先秦蜀地农业的有关材料与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9-13.
被引量:3
1
张福民.
浅论韩愈的“诛民”说[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8(5):49-50.
2
安逸.
狼羊恋爱记[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下),2011(5):35-37.
3
张有隽.
东南亚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论纲[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89-91.
4
在锡瓦,追寻亚历山大的足迹[J]
.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2015(1):73-74.
5
伊豆公夫,郭康.
日本文化中的世界史性的东西[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0(10):17-21.
6
马萱,许云华.
返璞归真老挝行[J]
.数码精品世界,2009(2):156-163.
7
王懿之.
傣掸泰等民族的共同文化特征[J]
.云南社会科学,1990(6):64-71.
被引量:2
8
于民,陆群.
窥视太平洋文化因子的第一个窗口[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1(1):12-12.
9
崖风.
越南扩张越来越南[J]
.世界博览,2008(5):44-49.
被引量:1
10
周松涛.
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发展趋势——太平洋地区经济学术讨论会综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1(4):103-125.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