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扬调与屈调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湖南常德汉剧的艺人们,将唱腔和乐曲中向上四度(下五度)的转调叫“扬调”;将向下四度(上五度)的转调叫“屈调”。艺人们认为,向上四度的转调音乐情绪明快而上扬,故称“扬调”;反之,向下四度的转调音乐情绪压抑而低沉,故称“屈调”。从现象上看,这种转调与西欧音乐理论中主调转到上四度的下属调、主调转到下四度的属调是相同的。但就其反映转调后的音乐性质来看。
作者
江琳
出处
《中国音乐》
1984年第2期76-76,共1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音乐理论
音乐性质
中国传统音乐
艺人
唱腔
调式音阶
西欧
五度相生律
民族民间音乐
汉剧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2
1
王国潼.
阿炳二胡演奏风格初探[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1):51-55.
被引量:5
2
张九.
关于西皮腔的起源与发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4):5-14.
被引量:4
3
王震亚.
京剧《玉堂春》音乐分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1):3-16.
被引量:9
4
蔡仲德.
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人本主义思考[J]
.人民音乐,1999(6):12-16.
被引量:49
5
刘正维.
论四截式与回归式板式变化体[J]
.中国音乐学,1999(1):88-98.
被引量:11
6
冯光钰.
戏曲声腔的传播[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3):20-27.
被引量:7
7
蔡际洲.
京剧抒情性唱段句幅变化的统计学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3):28-35.
被引量:9
8
王耀华.
歌仔戏《七字调》的形成与发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71-83.
被引量:8
9
罗映辉.
论板腔体戏曲音乐的板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3):19-26.
被引量:8
10
罗映辉.
论板腔体戏曲音乐的结构原则[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4):29-3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孙晓辉.
多层重叠的活态音乐文化的整合研究——刘正维教授的音乐形态学研究评述[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3):168-177.
被引量:2
2
夏侯玲玲.
中国戏曲音乐“唱腔分析”的文献研究现状及“唱腔分析”含义引发的思考[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5(1):84-89.
被引量:1
3
李姜.
谈弦乐改编曲《二泉映月》的中西创作技法结合[J]
.临沂大学学报,2016,38(3):45-49.
4
留生,柳琳.
无字“悲歌”话凄凉--杨立青二胡与乐队作品《悲歌》的材料、结构与配器[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3):85-97.
被引量:1
5
苏振华.
荆河戏器乐曲牌用乐考——兼论传承人“话语”的重要性[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3,42(2):83-89.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夏侯玲玲.
戏曲音乐“唱腔分析”在教学与研究中的问题[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4):14-16.
被引量:1
2
蔡际洲,许璐.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术影响——为纪念建系30周年而作[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4):4-11.
被引量:2
3
易柯宇.
高等教育中的活态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巴渝民歌引入高校声乐课堂为例[J]
.黄河之声,2017(24):14-15.
被引量:6
4
郭新.
单声音乐向多声立体化扩展的进程——四版《江河水》器乐改编曲专业作曲思维与技法衍变[J]
.中国音乐学,2023(3):105-122.
1
师晶晶.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主部类型分析[J]
.黄河之声,2013(21):71-71.
2
李洪毅.
论民歌表演中之原生艺术精神的丧失[J]
.中国音乐,1989(2):22-23.
3
吴宗奎.
钢琴基础教学中几个应该规范的问题[J]
.艺术教育,2008(9):45-45.
4
杨凌云.
肖邦《bE大调夜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手法[J]
.艺术探索,2006,20(5):62-64.
被引量:1
5
李萍.
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J]
.音乐研究,2006(2):93-98.
被引量:19
6
刘正维.
“差之半音,失之千里”[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9(1):10-17.
被引量:5
7
刘正维.
论我国五声音阶的表现性[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84-96.
被引量:6
8
牛娜娜.
唐宋音乐的主要特征[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51-53.
被引量:1
9
颜翔林.
感觉与美的表现——读中华的画[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8):56-57.
10
张茜.
钢琴演奏中速度的选择[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9):154-154.
中国音乐
198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