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西与敦煌(下篇)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农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成效 河西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是一个农牧兼宜的地区。远在大月氏人和乌孙人、匈奴人的时期,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牧区。
作者
史念海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9年第1期1-32,共32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关键词
敦煌
城市经济发展
自然条件
大月氏
匈奴人
农牧
乌孙
牧区
天然
《元和郡县图志》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5
1
凌文超.
长沙尚德街东汉户口简考释[J]
.文物,2021(3):86-90.
被引量:5
2
孙闻博.
西汉初营河西考——以“新地”接纳史为视角[J]
.史林,2021(2):16-24.
被引量:1
3
陈东旭,李国庆.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居延地区社会经济[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2):75-81.
被引量:1
4
何双全.
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2000(5):4-20.
被引量:89
5
何双全.
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J]
.文物,2000(5):21-26.
被引量:24
6
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J]
.文物,2000(5):27-45.
被引量:76
7
吴礽骧.
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J]
.敦煌研究,1999(4):98-106.
被引量:21
8
葛晓音.
论唐前期文明华化的主导倾向——从各族文化的交流对初盛唐诗的影响谈起[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131-146.
被引量:15
9
冯绳武.
河西荒漠绿洲区的生成与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3(3):30-38.
被引量:7
10
初仕宾,任步云.
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J]
.文物,1978(1):1-25.
被引量:123
引证文献
7
1
张亚宁,韩锋.
汉代儒学在河西地区传播的原因[J]
.宁夏社会科学,2014(6):100-104.
2
蔡丹君.
乡里遗民社会与“五凉”文学物质的形成——西晋末年北方文学存续之一例[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2):9-20.
被引量:3
3
王海.
汉代居延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30(1):144-151.
4
李鸿宾.
唐代前期胡族南下及其分布格局[J]
.民族史研究,2002(1):15-59.
被引量:1
5
杨瑾.
甘肃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丝绸之路的再考察[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1-7.
被引量:2
6
侯旭东.
东汉《曹全碑》“敦煌效谷人也”发微--兼论家族研究的视角[J]
.学术月刊,2022,54(7):181-195.
被引量:2
7
刘晖,曹子旭,吴佳华,石荣闽.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三):自然与文化共辉的时空廊道特征与价值[J]
.中国园林,2024,40(10):48-5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蔡丹君.
乡里社会与十六国北朝文学的本土复兴[J]
.文学遗产,2017(1):50-60.
被引量:1
2
汤静.
五凉文学的儒学特征[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97-198.
3
胡政.
北魏太武帝时期文士交游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3):24-30.
4
李忠洋.
唐与西域书籍活动的渠道形态[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3):52-56.
5
杨瑾.
新全球史视角下的“长安与敦煌”研究现状与展望[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5):89-97.
6
赵世金,马振颖.
文献整合与研究范式的转化:汉唐碑志与新时期敦煌学研究的展望[J]
.敦煌学辑刊,2023(1):193-208.
7
沙琛乔,杨婕.
河西地区唐墓考古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丝绸之路,2023(4):158-171.
8
王艳.
唐诗人沈佺期家族事迹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6):57-62.
1
黄庆勋.
试谈城市志经济部类记述的全面性[J]
.广西地方志,1998,0(2):26-27.
2
三十年的河西——站在三十年的两端对望[J]
.企业家天地,2009(2):23-25.
3
徐凯希.
略论近代沙市社会经济的变迁——近代长江中游通商口岸研究之一[J]
.江汉论坛,2003(7):78-81.
被引量:5
4
王晓如.
宋代乡村第五等户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唐都学刊,2013,29(4):90-93.
5
劉炎.
明末城市经济发展下的初期市民运动[J]
.历史研究,1955(6):29-59.
被引量:2
6
邹一清.
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对外贸易中军事行动的地位和作用比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229-232.
7
吴奈夫.
明代苏州的城市建设及其管理[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4):74-80.
被引量:3
8
唐文起,林刚.
试论1927—1937年南京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腹地之关系[J]
.民国档案,1987(2):87-96.
被引量:5
9
肖昕茹.
人才地理学研究综述[J]
.人才开发,2008(8):8-9.
被引量:1
10
高鹏霄,朱国栋,丁易.
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统计测度与评价[J]
.科技信息(山东),2005(7):43-44.
被引量: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