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的《呐喊》与迦尔洵安特莱夫和尼采的创造性对抗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可以准确地确定下来。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题为《狂人日记》的短篇小说。作者周树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拥护者之一。当时他首次使用了“鲁迅”这一笔名,从未梦想到他由此将会成为现代中国最著名的文学家,斐声四海。
作者
马里安.高利克
伍晓明
出处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1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呐喊》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短篇小说
周树人
尼采
拥护者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3
1
张宇飞.
一个新材源的发现——关于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凯罗连珂”[J]
.鲁迅研究月刊,2020,0(1):73-82.
被引量:6
2
姜异新.
“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上)——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J]
.鲁迅研究月刊,2020,0(1):10-29.
被引量:15
3
王惠敏.
鲁迅的《小说译丛》及其他[J]
.鲁迅研究月刊,1995(7):48-55.
被引量:7
4
王敬文.
鲁迅的《长明灯》与迦尔洵的《红花》[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3):95-98.
被引量:1
5
张竹筠.
物象与象征——鲁迅的《长明灯》和迦尔洵的《红花》之比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4(3):49-51.
被引量:1
6
马利安.高利克,伯拉第斯拉瓦,丁松.
鲁迅的《长明灯》与V.M.迦尔洵的《红花》两部短篇小说的文学比较观[J]
.鲁迅研究月刊,1993(5):35-41.
被引量:3
7
陈漱渝.
寻求反抗和叫喊的呼声——鲁迅最早接触过哪些域外小说?[J]
.鲁迅研究月刊,2006(10):13-16.
被引量:10
8
李冬木.
留学生周树人周边的“尼采”及其周边[J]
.东岳论丛,2014,35(3):27-45.
被引量:15
9
宋炳辉.
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J]
.中国比较文学,2014(4):133-140.
被引量:4
10
李冬木.
留学生周树人“个人”语境中的“斯契纳尔”——兼谈“蚊学士”、烟山专太郎[J]
.东岳论丛,2015,36(6):55-7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李冬木.
“狂人”的越境之旅——从周树人与“狂人”相遇到他的《狂人日记》[J]
.文学评论,2020(5):58-74.
被引量:14
2
蒋永国,陈欣智.
鲁迅《狂人日记》的又一影响源——与迦尔洵《红花》的深度关联[J]
.南方文坛,2023(5):26-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张宇飞.
鲁迅《幸福的家庭》与契诃夫《嘘!……》之比较研究[J]
.华夏文化论坛,2023(4):106-113.
2
符杰祥.
“狂人”/“小传”——鲁迅与“林译小说”的初遇,兼及《狂人日记》材源问题[J]
.东吴学术,2021(1):36-43.
被引量:2
3
包啟飞.
“狂人”的“疯狂”特性及其生成——《狂人日记》与《炸裂志》的相互观照[J]
.昭通学院学报,2021,43(3):54-59.
4
张丛皞.
为鲁迅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李冬木的鲁迅精神史研究及其影响[J]
.现代中文学刊,2021(4):102-109.
被引量:1
5
李冬木.
《七死刑囚物语》与阿Q的“大团圆”[J]
.现代中文学刊,2021(5):55-59.
6
张宇飞.
周树人的文艺运动与日本明治时期俄罗斯文学译介之关系考[J]
.鲁迅研究月刊,2022(3):75-88.
被引量:1
7
黄艳芬.
《呐喊》:启蒙的倾斜与艺术的旁溢——以鲁迅与爱罗先珂相识前后为考察视角[J]
.鲁迅研究月刊,2022(5):17-27.
8
张宇飞.
作为文学素材的《小说译丛》对留学生周树人的影响[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43(1):1-9.
9
张宇飞.
契诃夫的《变故》与鲁迅的《兔和猫》之比较[J]
.中国俄语教学,2023(1):88-95.
被引量:1
10
曹晋婷.
论晚清鲁迅文言译作《谩》中的“古字”[J]
.鲁迅研究月刊,2023(4):74-85.
被引量:1
1
于庆.
中·韩现代小说对意识流接受的比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10):64-64.
2
章美玲.
体味“民族魂”鲁迅先生[J]
.中学生阅读与作文,2012(5):9-9.
3
宋银苗.
最忧伤的“我”——《最蓝的眼睛》中爱的种族阐释[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3):59-61.
4
佚名.
闲谈[J]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1(5):26-27.
5
于湘泳,胡亚鹤.
读解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J]
.青年文学家,2009,0(3X):110-110.
被引量:1
6
孔海立,范晓郁.
端木蕻良和莫言小说中的“乡土”精神[J]
.当代作家评论,2013(6):155-161.
被引量:2
7
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表现主义[J]
.学生阅读世界(初中生),2014,0(11).
8
高建新.
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J]
.文学遗产,2010(3):152-158.
被引量:8
9
刘蔚.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言体特征[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86-90.
被引量:6
10
张晓红.
美文语言的审美特征[J]
.长安学刊,2012(1):54-56.
鲁迅研究动态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