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作为审美现象的非虚构文学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非虚构文学(纪实文学)的出现归结为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非文学现象,就此淡漠对这一现象的文学性探讨。就虚构作为文学的主要特征来说,这一情况实属正常。问题只是在于,虚构文学的确构成了迄今为止的文学形象,她是否也能控制和制约未来的文学形象?而文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否不仅仅特指西方现代形式主义对传统理性的反拨。
作者
吴炫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1991年第4期45-51,共7页
关键词
虚构文学
现实世界
文学性
纪实文学
文学现象
虚构性
现代主义文学
非虚构
故事性
传统文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2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42
1
张素珍.
纪实小说:国际性的文学现象──兼评美国的新新闻主义和中国的纪实小说[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154-158.
被引量:6
2
马秋枫.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3):11-14.
被引量:8
3
邱岭.
非虚构传统——论日本现代私小说与古典文学[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3-77.
被引量:5
4
周政保.
报告文学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J]
.文艺评论,1998(5):46-58.
被引量:4
5
程锡麟.
试论战后美国非虚构小说[J]
.当代外国文学,1998,19(1):162-168.
被引量:3
6
彭在钦.
纪实中的非纪实性——论新纪实小说在报告文学中的衍生[J]
.求索,1998(1):92-96.
被引量:2
7
龚举善.
新时期报告文学美学品格的多维形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2):111-118.
被引量:5
8
林为进.
报告文学十年初探[J]
.当代文坛,1986(6):22-25.
被引量:2
9
刘淮.
真实性·倾向性·艺术性——兼评穆青等同志的报告文学[J]
.文艺研究,1980(4):78-86.
被引量:1
10
罗宜辉.
论报告文学的特征[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2):82-8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7
1
刘浏.
“非虚构”的十年讨论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68-77.
被引量:4
2
龚举善.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J]
.中州学刊,2007(5):223-228.
被引量:2
3
龚举善.
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性状认同及多元表达[J]
.贵州社会科学,2008(6):67-73.
4
龚举善.
现代生态视野中的救赎愿景——《西部的倾诉》的三重内涵[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14-18.
5
龚举善.
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改革基调与增长形态[J]
.学术论坛,2009,32(9):131-135.
6
张海元,査玉瑶,张文利.
新时期以来非虚构小说研究述评[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2):45-49.
被引量:5
7
孙春旻.
非虚构叙事与时代精神[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6-99.
被引量:2
8
章罗生.
纪实文学的挑战与文学观念的更新——以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为考察重点[J]
.社会科学战线,2013(4):135-149.
被引量:4
9
龚举善.
“非虚构”叙事的文学伦理及限度[J]
.文艺研究,2013(5):43-53.
被引量:22
10
丁晓原.
多视角批评与学理性追寻──90年代报告文学理论批评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86-89.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魏华莹.
从自我经验出发——谈乔叶作品的纪实与虚构[J]
.写作,2020,0(1):76-81.
被引量:1
2
韩明明,龚举善.
泛文学时代报告文学的经典化之路[J]
.当代作家评论,2023(1):60-65.
被引量:1
3
卢艳芳.
论“非虚构”写作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从“非虚构”写作作品谈起[J]
.行政科学论坛,2013(2).
4
陈虹.
试析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报告文学创作[J]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15-118.
5
王宪.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4.
6
卢艳芳.
论“非虚构”写作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从“非虚构”写作作品谈起[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63-65.
被引量:4
7
秦琼芳.
试论《拉格泰姆时代》的虚实书写[J]
.广西教育,2014(11):115-116.
被引量:1
8
陈宾阳.
非虚构写作中的底层与民族——以梁鸿、阿来等非虚构作品为例[J]
.人间,2016,0(3):11-12.
9
王俊梅.
新时期“非虚构”写作研究述评[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4):23-26.
10
李秋雨.
张力理论视域下的当代非虚构写作[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8):157-158.
1
史常力.
从对话、独白到心理描写——《列女传》文学价值管窥[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89-91.
2
南翔.
心地坚实者,可以行远[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6,0(7):104-105.
3
《吸血鬼的故事》[J]
.男生女生(金版),2005,0(10):23-23.
4
刘建生.
向虚构文学挑战——关于纪实文学的一点思考[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6):101-104.
被引量:2
5
伊莉莎白.德努,何开松,彭慕泽.
小说中的生活与艺术[J]
.小说评论,1987(3):87-91.
被引量:2
6
高善琴.
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真实性散谈[J]
.文教资料,2010(18):4-5.
被引量:2
7
吴长青.
从叶正亭的《山城汉子》看非虚构文学中的文学性[J]
.青春,2008,0(8):95-96.
8
南平,王晖.
1977——1986中国非虚构文学描述——非虚构文学批评之二[J]
.文学评论,1987(1):35-43.
被引量:18
9
林湄.
西风瘦马不相识[J]
.小说界,2003,0(3):116-143.
10
唐宏.
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和新新闻体写作[J]
.学术交流,2004(6):136-138.
被引量:1
文艺争鸣
199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