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
被引量:
2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二十世纪的中心和音技术刘康华20世纪初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与此同时,相应在艺术领域内,有关艺术观念、美学思想,乃至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一场深刻变革,也随之而起。成熟于18世纪的以协和三和弦为中心、五度关系为基础的古典调性,...
作者
刘康华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3-48,共6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二十世纪
调性
单一结构
减七和弦
不协和和弦
结构力
结构成份
关系体系
三度循环
个性化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0
1
谢功成,马国华.
论同宫场[J]
.音乐研究,1981(2):65-83.
被引量:14
2
刘康华.
罗斯拉维茨的中心音列技术[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2):1-10.
被引量:4
3
刘康华.
二十世纪和声的共同逻辑原理与分析方法——尤·霍洛波夫的理论与方法[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1):10-18.
被引量:23
4
黄翔鹏.
“唯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乐问—中国传统音乐百题》之八[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2):3-7.
被引量:23
5
郭新.
普罗柯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主题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3):31-38.
被引量:10
6
刘康华.
格里格的半音和声技法及其风格[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4):3-13.
被引量:13
7
桑桐.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六)[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2):24-36.
被引量:2
8
赵金虎.
均控场与中国现代十二音级音乐[J]
.中国音乐学,1992(2):41-50.
被引量:4
9
周雪石.
同基音场旋律思维的调式形态——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研究之一[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3):44-52.
被引量:7
10
彭志敏.
回归与超越——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探微[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4):38-4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5
1
石芳.
钢琴独奏曲《土风两首》的音乐语言特征[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2(4):83-95.
2
江琳.
试论刘长远《抒情变奏曲》中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J]
.大家,2012(4):87-88.
3
陈川.
云南纳西族的族群活动对服饰的影响[J]
.大家,2012(3):84-84.
4
王进.
调性思维的“范式转换”(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19(4):10-16.
被引量:3
5
黄志丽.
一曲现代女性主义的叹与颂(下)——沟上日出夫五首艺术歌曲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3(4):10-13.
6
潘妤.
论神秘和弦在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练习曲中的体现[J]
.科教文汇,2009(11):264-264.
7
王桂升.
调式还原与主题变形的结构功能——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套曲结构管窥[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4):9-20.
被引量:1
8
冶鸿德.
亨策“移动和弦”的结构与功能[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4):13-23.
被引量:1
9
宫富艺.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的中心和音技术探析——以《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3):12-18.
被引量:3
10
郭新.
半音进行掩盖下的八声音阶和声语汇——也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前奏曲》Op.74的音高组织关系[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1):3-2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尹正文,赵飒爽.
简述17~19世纪欧洲音乐的和声特点[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4):25-28.
被引量:1
2
冶鸿德.
战争的悼歌 生命的礼赞——亨策《第九交响曲》音乐分析[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4):44-55.
被引量:1
3
胡楠.
简述巴托克《献给孩子们》的音乐特点[J]
.艺术教育,2011(2):94-94.
被引量:1
4
魏明.
发现问题的角度和文献研究的背后——对刘正维《民族调式的“灵魂”效应》等十篇文献的综述式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1):90-94.
5
杨沼佩.
“标题音乐”中的“主导动机”技法追溯与开拓[J]
.当代音乐,2015(17):118-120.
被引量:4
6
刘茜.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之认识方法[J]
.当代音乐,2015(17):128-129.
7
石磊.
八声音阶的萌芽及其早期实践研究——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4):109-117.
被引量:1
8
李怡雯.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分析[J]
.艺术评鉴,2018,0(1):12-13.
9
唐静.
拿威迩钢琴作品和声技法与创新研究——以《镜子》为例[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6):151-153.
10
王辉.
浅谈里亚多夫管弦乐作品中和声的民族性研究[J]
.戏剧之家,2018(8):73-73.
1
桑桐.
马勒两首歌曲的和声分析(上)[J]
.音乐研究,1997(1):63-68.
被引量:4
2
桑桐.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四)[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4):32-45.
3
段桥生.
合唱训练中和弦音的音准分析与处理[J]
.艺海,2006,0(5):49-50.
被引量:1
4
宫富艺.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的中心和音技术探析——以《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1(3):12-18.
被引量:3
5
周洁.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中减七和弦的运用[J]
.黄河之声,2013(9):60-61.
6
程志宏.
小楷学习漫谈(连载·15)[J]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3(4):11-12.
7
龙康华.
龙康华作品[J]
.国画家,1999,0(1):41-41.
8
龙康华.
龙康华国画作品[J]
.美术界,2005(9):23-23.
9
康华.
一位攀登摄影师的行头[J]
.中国摄影家,2009(8):54-55.
10
作者简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