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7,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4
-
1何晓明.中国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兼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若干通则[J].社会科学战线,1997(3):84-94. 被引量:10
-
2李晓明.略论思维的共时性整合[J].哲学研究,1988(5):52-60. 被引量:5
-
3《列宁选集》部分人物简介(续前)[J].天津师院学报,1978(3):25-40. 被引量:648
-
4邹成效.整合是什么[J].社会科学战线,1994(3):67-69. 被引量:8
-
5艾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4-05-11. 被引量:3
-
6刘国新.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08-07(1). 被引量:1
-
7唐正柱.用优秀的文化产品铸造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03-12(A4). 被引量:1
-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广西日报.2007-10-25. 被引量:670
-
9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
10[美]希尔斯 著,傅铿,吕乐.论传统[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翟新菊,吴孝成.试论阿拉提·阿斯木作品中的文化色彩[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76-80.
-
2张治安,翟晓甜.阿拉提·阿斯木汉语作品创作述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1):127-133. 被引量:3
-
3郏孙勇.“全球化”思潮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31-35. 被引量:14
-
4雷萍.休闲时代中国风健身舞发展的策略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67-70. 被引量:2
-
5马波.跨文化传播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4):456-459. 被引量:20
-
6薛文忠.“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基本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36-40. 被引量:43
-
7韩文娜,何劲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取向变迁与现实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8(10):15-20. 被引量:22
-
8刘有缘,黎桂华,石爱桥.“走出去”到“走进去”:新时代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3):63-68. 被引量:11
-
9崔胜利.“一带一路”背景下客家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9,37(3):124-128. 被引量:2
-
10杨品臣,易锋,张文贤,董新军.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新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3):91-97. 被引量:11
-
1冯桂香.论藏民族的生态观[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8):100-100. 被引量:1
-
2谢振玲.佛教教义对佛教徒生活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10):22-23.
-
3卓玛才让.唐卡艺术刍议[J].群文天地,2009(3):12-13.
-
4何征.中国的“圆”文化[J].浙江工艺美术,2003,29(3):47-47. 被引量:3
-
5邓氏事.现代佛教信仰者对佛教教义的认知实证研究[J].魅力中国,2014(22):69-71.
-
6赵志刚.论莲花的意象与佛教[J].中国宗教,2013(8):64-65. 被引量:8
-
7张跃西.中国佛教文化与竹文化[J].池州学院学报,1997,17(2):58-59. 被引量:3
-
8杜爽.和而不同[J].浙江工艺美术,2007,33(3):63-65.
-
9沉洲.心悬来世[J].广西文学,2011(6):115-118.
-
10李映辉.略论中国古代寺院与环境保护[J].长沙大学学报,2003,17(1):42-4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