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弦外音与织体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和弦外音及其表现意义 在一个和弦发响的自始至终,任何一个声部中出现的该和弦结构以外的音,称为和弦外音。 和弦外音虽然与一定的和弦结构相矛盾,但是又能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它们相结合。这种既对比又统一的关系,对于和声纵、横两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并由此而形成了和弦外音的某些表现特点。 1.
作者
刘康华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68-77,共10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和弦外音
和弦结构
旋律因素
表现意义
横向运动
表现特点
表现形式
相矛盾
强声
发响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1
戚渊.
柴可夫斯基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3(2):65-71.
被引量:4
2
姜同心.
论和弦外音在和声思维发展中的作用[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2):28-29.
被引量:1
3
王青.
“和声风格民族化”在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萌芽[J]
.音乐研究,1995(4):57-66.
被引量:23
4
冯薇.
论肖邦钢琴《前奏曲》与《夜曲》中的线性结构和声[J]
.音乐探索,2006(A01):19-24.
被引量:15
5
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89..
被引量:6
6
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A]..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被引量:3
7
桑桐.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索[A]..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被引量:4
8
张涛著,《论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9
[德]维利巴尔德·吉尔利著.《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大师和他的作品》,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76页.
被引量:1
10
姜暐.
和声分析面试实践心得[J]
.音乐学习与研究,1995(4):47-5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丁欣.
浅谈理查·斯特劳斯艺术歌曲中和弦外音的运用[J]
.黄河之声,2010,0(22):98-99.
2
马玉峰.
对不协和音响的个性化开拓——简论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中和弦外音的运用[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2):35-41.
被引量:1
3
李向京.
高师和声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54-158.
被引量:2
4
严隽文.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音乐特性浅析(下)[J]
.钢琴艺术,2015(6):37-39.
5
欧槐顺.
和弦外音的运用特点[J]
.黄河之声,2017(12):74-74.
6
王晔,李庆坤.
刍议和弦外音在俄罗斯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与实践[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1(2):34-35.
7
杨洋.
肖邦《夜曲》Op.32和声技法研究[J]
.黄河之声,2024(17):80-8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萍丽,黄剑敏.
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和声课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2013(29):140-140.
被引量:2
2
邓晓丽.
声乐套曲《少年神奇号角》的和声技法[J]
.大舞台,2014(10):131-132.
3
武擎.
高校和声教学与实践研究30年(1990-2020)[J]
.邯郸学院学报,2021,31(2):102-108.
1
朱密朗.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的音乐风格[J]
.北方音乐,2012,32(7):40-41.
2
薛小明.
钢琴弹奏的三个支点[J]
.琴童,2005(6):31-31.
3
张云宽.
青春,闪耀在戏曲舞台——感受花鼓戏《生命童话》[J]
.戏剧之家,2008(4):222-223.
4
周海宏.
对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2):56-68.
被引量:10
5
维.维诺格拉托夫,俞人佳.
对中国音乐创作的一些意见[J]
.音乐研究,1958(5):76-79.
6
匡丽枝.
“呼吸”是手风琴表达的基础[J]
.民族艺术研究,2001,14(6):69-71.
被引量:2
7
宋玉函.
和声中低音的意识与感觉探析[J]
.音乐时空,2014(15):75-75.
被引量:1
8
江肖慧.
谈钢琴的触键和发音[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13(1):19-22.
被引量:2
9
樊祖荫.
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特点(下)[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3):1-5.
被引量:2
10
张冉冉.
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和声语言的历史进程撷要[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2):60-6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