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云南耿马石佛洞遗址出土炭化古稻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今年四月,云南省博物馆为了确定沧源岩画的年代问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附近的几处新石器文化遗址进行了试掘。与沧源岩画第六地点隔河相望的耿马石佛洞新石器洞穴遗址即是其一。石佛洞遗址西北距耿马县城25公里(图一),位于小黑江北岸之半山腰。
作者
阚勇
机构地区
云南省博物馆
出处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80-83,2,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洞穴遗址
稻谷
云南地区
新石器文化遗址
炭化稻
耿马县城
沧源岩画
出土
省博物馆
普通栽培稻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45
1
蒋志龙,邢翔宇,杨薇,杨庆丽(绘图),杨麟,(绘图),李文静(绘图).
云南省昆明东川区玉碑地遗址发掘简报[J]
.边疆考古研究,2019,0(1):95-115.
被引量:2
2
赵志军,陈剑.
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
.南方文物,2011(3):60-67.
被引量:48
3
姜铭,赵德云,黄伟,赵志军.
四川成都城乡一体化工程金牛区5号C地点考古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报告[J]
.南方文物,2011(3):68-72.
被引量:14
4
童恩正.
古代中国南方与印度交通的考古学研究[J]
.考古,1999(4):79-87.
被引量:43
5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6
张正宁.
四川西昌市横栏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
.考古,1998(2):5-9.
被引量:13
7
冯孟钦.
广东封开簕竹口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98(7):38-41.
被引量:5
8
吴诗池.
浅论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J]
.农业考古,1998(1):87-93.
被引量:9
9
徐鹏章.
四川成都凤凰山出土的西汉炭化水稻及有关遗物[J]
.农业考古,1998(3):105-109.
被引量:6
10
陈文华.
简论农业考古[J]
.农业考古,1984(2):1-1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6
1
王俊.
西南农业考古概述[J]
.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0(1):110-131.
2
杨薇,蒋志龙,陈雪香.
云南东川玉碑地遗址(2013年度)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J]
.中国农史,2020,39(1):3-11.
被引量:6
3
高玉,董广辉,杨晓燕,陈发虎.
史前农业传播: 从中国南方到中南半岛[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6):723-734.
被引量:13
4
陈冠翰,周新郢,王建新,马健,Mutalibjon KHASANNOV,Nasibillo KHASANOV,Robert NSPENGLER,Amridin BERDIMURODOV,李小强.
阿姆河流域贵霜时期的水稻遗存及喜马拉雅南麓通道的农业交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6):735-747.
被引量:3
5
李培聪,夏峥君.
云南新石器时代农业遗存研究[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3):41-45.
6
郜媛媛.
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业进程探究——以植物考古材料为中心[J]
.江汉考古,2023(6):101-10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陈洪波,管葳.
龙山化:从中国到中南半岛[J]
.南方文物,2023(1):13-17.
2
赵春光.
从泰国班考遗址看华南与大陆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J]
.江汉考古,2021(1):97-106.
被引量:2
3
刘兴林.
农田考古的体系构建与理论探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153-164.
被引量:3
4
刘柯雨,赵东月,梁云,Muttalib HASANOV,王建新,Farhod MAKSUDOV,凌雪.
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拉巴特墓地先民生活方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11):1611-1617.
5
John Dodson.
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争论看史前丝绸之路沿线的超级大旱与文化交流[J]
.Science Bulletin,2021,66(6):524-526.
6
崔天兴.
先秦中外文化交流40年研究及进展[J]
.贵州社会科学,2021(6):98-108.
被引量:1
7
赵东月,吕正,张泽涛,刘波,凌雪,万杨,杨帆.
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云南大阴洞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方式[J]
.人类学学报,2022,41(2):295-307.
被引量:2
8
陈留美,赵东波,韩光中,杨飞,龚子同,宋效东,李德成,张甘霖.
中国稻田土壤铁流失及其环境意义[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52(7):1253-1267.
被引量:4
9
赵春光.
带着农业出发——《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读后[J]
.南方文物,2022(3):69-72.
10
孙青丽,杨棋,高玉,顾政权,杨继帅,王树芝,马志坤,童艳,杨晓燕.
公元8世纪前后籼稻向青藏高原南部的传播[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52(12):2416-2427.
被引量:3
1
赵俊,吴才文,何明德,昝逢刚,夏红明,钟永春,罗志强.
云蔗05-51、柳城05-136在云南省耿马蔗区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6,12(3):151-155.
被引量:13
2
李文凤,王晓燕,黄应昆,卢文洁,罗志明,尹炯.
云南耿马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调查及病原检测[J]
.甘蔗糖业,2011,40(6):22-25.
被引量:5
3
欧治武.
浅议耿马县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
.农民致富之友,2013(4):140-141.
被引量:2
4
李冬波,张端品,林兴华.
SSR标记在疣粒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中的多态性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1):1-4.
被引量:6
5
邓军,董大荣,李勇,张跃彬.
耿马县蔗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6(3):213-216.
被引量:7
6
陈东城,杨绍聪,杨云伟,柴茂林,字文梅,董自能,黄雪娟.
杀虫剂度锐、福戈在耿马宿根蔗区的应用效果[J]
.中国糖料,2013,35(4):51-52.
被引量:3
7
吴秀兰,唐文武.
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含量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42-45.
被引量:1
8
王玉兰,王铁军,陈薇.
冬黄豆的主要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1991(6):37-38.
9
黄剑.
发展中的耿马香蕉产业[J]
.临沧科技,2008(4):18-19.
10
王利平.
耿马:力保甘蔗“甜头”不断[J]
.致富天地,2016,0(11):10-11.
农业考古
198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