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川端康成与日本文学传统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积极学习西方文学。在学习西方文学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两种迥异的倾向。一种是全盘否定日本文学传统,盲目摹仿,追求新奇,走向西方化。另一种是把西方文学中可以借鉴的艺术形式加以消化,
作者
叶渭渠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第3期37-42,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日本文学传统
川端康成
西方文学
现代文学
艺术形式
西方化
全盘否定
积极学习
《源氏物语》
日本传统文化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1
李芒.
日本文学争鸣概述[J]
.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5):41-45.
被引量:4
2
张建华.
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125-128.
被引量:8
3
叶渭渠.
论川端康成的创作[J]
.外国文学研究,1984,6(1):81-86.
被引量:1
4
叶渭渠.
日本吸收外来文学的模式[J]
.外国文学,1997(1):68-77.
被引量:12
5
叶渭渠.
川端康成小说的思想倾向[J]
.日本学刊,1988(1):18-27.
被引量:1
6
叶渭渠.
川端康成创作的艺术特色[J]
.国外社会科学,1981(5):55-58.
被引量:6
7
孙卫萍.
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8-9.
被引量:5
8
何乃英.
川端康成美学观的特点及其根源[J]
.外国文学研究,1989,11(1):70-75.
被引量:5
9
叶渭渠.
生的变奏曲——从《千鹤》到《睡美人》[J]
.外国文学评论,1989(3):42-47.
被引量:1
10
李光贞.
物哀: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追求[J]
.山东社会科学,2005(5):86-8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
1
朱于新,叶熙钊.
悲悯地倾听花开的声音——从《花未眠》看川端康成后期散文创作的特色[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3):26-30.
被引量:1
2
赵洁.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以《古都》、《千只鹤》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6,0(9):67-67.
3
赵洁.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美初探[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2):112-1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齐雅萌,吕汝泉.
再考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多维度审美意境[J]
.新乡学院学报,2017,34(10):33-35.
1
玉琢.
川端康成在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3):10-14.
被引量:3
2
王晓平.
楚辞东渐与日本文学传统[J]
.东方丛刊,2003(3):50-61.
3
东瀛经典 名家名译[J]
.书城,2008,0(9):113-113.
4
李小倩.
简析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07-109.
5
曹永洁.
佐藤春夫与日本文学传统[J]
.飞天,2011(12):45-46.
6
蒙雨.
论郁达夫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之得失[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8):57-59.
7
陈婧,焦春艳.
东西比较视阈下的《雪国》[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9):114-115.
被引量:2
8
世龙.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观及文学特征[J]
.外国文学评论,1995(1):135-135.
被引量:6
9
杜晓丽.
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美丽与哀愁——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5-6.
被引量:9
10
许金龙.
大江健三郎:199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扫描[J]
.外国文学动态,1995(1):4-4.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