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社会情境的结构形态及其变革处理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情境结构"理论分析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1976年以来的社会情境,以便发现并掌握其变迁规律,从而为当前的全面改革探寻一种理想的结构形态。作者认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是在宏观(总体社会状况)、中观(各种组织制度)和微观(日常生活)三个层次的社会情境结构中推展的;其中一个层次的变化会对其他层次产生重大影响。理想的社会情境结构形态应该是三个层次的变革互相配合、协调发展。中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在于宏观结构中的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等。这就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必要将权、贵、功、过在"情境结构"的各个层次中作合理的分配,以便在经济上造成生机盎然、蓬勃兴旺的局面。官僚主义现象和家长制作风也来自于"情境结构"中高层次的过分集权。因此,改革中应实行"简政放权",使各层次的角色都有机会各在其位、各谋其政。横向联系的增加,是改革的要求和结果,但原有的"M字形交通形态"不利于横向联系的加强,只有改为"孔雀开屏形交通形态"才有利于在不同层次上各方面的联合和协作。作者进一步指出,在所有这些改革中,国家应充分发挥宏观取向,宏观决策、宏观调节、宏观控制的作用。为了正确处理改革中难免出现的扑朔迷离现象,作者提出了"迷离(模糊)情况处理"理论。
作者 黄枝连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193-208,共16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