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总理衙门产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八六一年一月,清政府批准建立了专门负责对外交涉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译署,总署)。从传统的朝贡制度,到建立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机构,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对此,笔者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把中国以外的国家和民族一概视为“蛮夷戎狄”,因此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只有所谓“理藩”,而无外交。
作者
焦少玲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2-97,共6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关键词
总理衙门
清政府
外交机构
西方列强
必然性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合理性
外交制度
两次鸦片战争
对外交涉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严中平.一八六一年北京政变前后中英反革命的勾结[J]历史教学,1952(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9
1
米庆余.
琉球漂民事件与日军入侵台湾(1871—1874)[J]
.历史研究,1999(1).
被引量:16
2
米庆余.
沙俄在甲午战争中充当了什么角色[J]
.历史研究,1979(8):85-94.
被引量:2
3
丁名楠,张振鹍.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领土西藏的罪恶历史[J]
.历史研究,1959(5):11-22.
被引量:5
4
相瑞花.
赫德与中葡《和好通商条约》[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9(4):58-67.
被引量:2
5
段国正.
赫德操纵中法谈判的原因探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2):37-41.
被引量:2
6
孙春芝.
也论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内疚神明外惭清议”[J]
.近代史研究,1998(5):215-230.
被引量:9
7
杨光.
“巨野教案”中的山东巡抚李秉衡[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50-55.
被引量:4
8
梁严冰,刘蓉.
总理衙门: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第一次重大变革[J]
.人文杂志,1998(1):117-120.
被引量:7
9
张步先.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兼论晚清外交近代化[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3):71-75.
被引量:13
10
樊明方.
辛亥革命前后中俄关于修订《伊犁条约》的交涉[J]
.近代史研究,1986(4):55-7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成晓军,范铁权.
近20年来晚清官制改革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2000(1):117-122.
被引量:2
2
张志勇.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15(10):19-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潘鸣.
1906年中央官制改革裁撤机构人员安置问题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z1):80-87.
被引量:3
2
关晓红.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清末政体改制的问题与研究[J]
.学术研究,2010(11):103-106.
被引量:1
3
高中华.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叙事话语及演绎[J]
.军事历史,2023(4):91-98.
1
牛桂晓.
近三十年来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综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4):73-77.
2
钟勇华.
关于晚清外交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9-11.
3
陈琳.
国内晚清外交制度史研究述评[J]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73-75.
4
杨晓梅.
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J]
.北方论丛,1997(5):51-54.
被引量:2
5
张志勇.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晚清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15(10):19-38.
被引量:1
6
赵新安.
浅析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3):29-33.
被引量:3
7
姚诚.
辛亥革命中的留日学生[J]
.文化交流,2011(8):35-37.
8
海振忠,井振武.
从基督将军到三民主义信徒——冯玉祥在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转变[J]
.北方论丛,1989,0(1):104-109.
被引量:1
9
朱大渭.
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拓奠基之作——《汉唐外交制度史》评介[J]
.中国史研究,2000(1):160-166.
被引量:6
10
杨宝玉.
200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9):2-13.
清史研究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