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显示与起点的确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3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4-78,93,共6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27
-
1佛雏.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J].文艺理论研究,1980(1):83-89. 被引量:5
-
2祖保泉.关于王国维三题[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8(1):68-79. 被引量:3
-
3孙维城.对王国维“隔”与“不隔”的美学认识[J].文艺研究,1993(6):51-56. 被引量:6
-
4刘烜.王国维创造“新学语”的历史经验[J].文学评论,1997(1):36-45. 被引量:6
-
5杨坤绪.中西美学融会的启端——王国维融会中西美学思想历程的考察[J].文艺研究,1991(1):16-23. 被引量:1
-
6王树人.意境论[J].文史哲,1989(6):91-96. 被引量:4
-
7季羡林.门外中外文论絮语[J].文学评论,1996(6):5-13. 被引量:99
-
8王文生.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与艾略特的“无个性文学”[J].文艺研究,2005(2):64-78. 被引量:4
-
9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12-25. 被引量:72
-
10韩经太,陶文鹏.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75-87.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7
-
1朱金凤.王国维“无我之境”辨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2):52-54.
-
2吴韧彦.汉诗英译中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116-118.
-
3姜荣刚.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考[J].浙江学刊,2012(3):88-95. 被引量:4
-
4陈绪锐.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老子美学思想[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7):136-137.
-
5戢海峰,侯兴宇.家庭的荒诞与羁绊——论《河的第三条岸》中的“悖论”与“张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11):42-46.
-
6王一开.“古雅”在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的承继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9):21-21.
-
7冯丽荣.“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印度佛学思想探析[J].作家,2013,0(04X):159-160.
-
1《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J].社会科学战线,2012(10).
-
2张大雷.论丁玲的创作个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1):96-102.
-
3邹华.审美关系的变异及其理论对应[J].人文杂志,1993(6):101-107.
-
4余其铨,周玉梅.评弗洛伊德主义的自由观[J].江淮论坛,1991(6):37-42. 被引量:1
-
5社会科学总论[J].全国新书目,2009(10):25-28.
-
6吴楚克.蔡仪、朱光潜、李泽厚美学体系逻辑起点的分别[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9(2):81-85.
-
7刘振华.论六朝文化的主体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9(4):217-221. 被引量:1
-
8刊首语[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0(3):3-3.
-
9邓牛顿.丰子恺美学思想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58-62.
-
10陈伯海.“五四”与新人的发现[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2):1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