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东方审美“同情观”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学自1750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门显示出欧洲传统文化模式的审美理论。“‘美学’作为一个西方的学科和哲学的分支,它长期以来的基础是选择了希腊、罗马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艺术和思想”。尽管它有着无可争辩的种种优点。
作者
邱紫华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9-35,共7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审美理论
审美文化
美学
传统文化模式
哲学
希腊
罗马
西方国家
移情说
人与自然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7
1
陈伟彬.
浅谈“屋漏痕”[J]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2(5):24-24.
被引量:1
2
张惠朗,向元生.
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及其特征[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4):40-45.
被引量:14
3
王洪.
苏轼“以文为诗”论[J]
.江西社会科学,1990,10(4):79-86.
被引量:2
4
庹修明.
贵州德江土家族地区傩堂戏[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6(3):86-92.
被引量:9
5
田少煦.
土家族织锦纹样初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6(2):90-93.
被引量:22
6
韩湖初.
“生命之喻”探源──对一个中、西共同的美学命题的认识与思考[J]
.文学评论,1995(3):122-129.
被引量:6
7
吴承学.
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J]
.文学评论,1994(1):53-62.
被引量:60
8
聂心蓉.
从“昭君怨”到“帝王悲”——《汉宫秋》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与升华[J]
.理论月刊,2006(9):127-130.
被引量:3
9
杨春时.
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审美主体间性的构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5):43-48.
被引量:19
10
何翔宇,呼格吉乐吐.
妙理成趣的苏轼山水诗[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6):22-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1
1
周丽娅,古怡.
土家族织锦艺术意蕴探微[J]
.装饰,2004(4):88-89.
被引量:21
2
肖占鹏,刘伟.
唐代文论中生命化批评的人文意蕴[J]
.文学遗产,2009(6):26-33.
3
潘世东,邱紫华.
中国文化终极指向之文化哲学溯源[J]
.唐都学刊,2000,16(2):10-15.
被引量:1
4
刘显成,杨小晋.
中国“崇石文化”论[J]
.文艺争鸣,2011(04X):67-68.
被引量:1
5
张旭,孙红.
中国书法视阈下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J]
.今传媒,2016,24(12):148-150.
6
梁达涛,魏慧然.
“生命喻书”批评方式的理论渊源与人文意蕴[J]
.中国书画,2023(1):22-25.
7
李荧.
浅析苏轼山水诗的艺术风貌[J]
.今古文创,2023(9):46-48.
8
张琬悦.
浅析《汉宫秋》中的“审美同情”——以第四折中汉元帝的形象塑造为例[J]
.文学艺术周刊,2023(18):20-22.
9
喻斌.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之溯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3-17.
10
喻斌.
论《诗经》中的两种自然与浸润自然的两种文化精神[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76-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胡超.
“天人合一”观与跨文化交际[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53-55.
被引量:10
2
熊琴琴.
"西兰卡普"——美丽的土家织锦[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1):82-83.
被引量:7
3
王瞻宁.
西兰卡普的商用价值及应用思路[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9):4-6.
被引量:7
4
胡文娟,吴卫,唐帆.
探索土家织锦艺术符号[J]
.上海工艺美术,2008(3):50-52.
被引量:2
5
冉红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家族织锦文化研究综述[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22-25.
被引量:16
6
李敏.
鄂西土家族织锦的“图式文化”特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65-67.
被引量:5
7
向开瑛.
湘西土家织锦的精神特征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J]
.科教文汇,2008(15):197-198.
被引量:3
8
王高媛,徐青青.
浅析土家织锦的色彩风格[J]
.广西纺织科技,2009,38(2):48-50.
9
谢梦.
西兰卡普与土家族女性的审美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1):34-39.
被引量:4
10
臧胡鹏,万萱.
西兰卡普图案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
.文学界(理论版),2012(5):375-376.
被引量:1
1
刘爽.
中国画论中的艺术境界移情说[J]
.作家,2008,0(22):234-234.
被引量:2
2
孙少佩.
从“移情说”探析《变形记》震撼心灵的内在秘密[J]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4):74-75.
3
徐铭蔚,张草源,秦星星,金伟杰,曾卓.
移情,情与景的交融[J]
.消费导刊,2014(8):179-179.
4
刘兆,贾蓉.
浅析西方移情说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4):34-34.
5
赵雅薇.
感悟生命 画为心声——解读传统文化模式下墨竹绘画样式的经典化[J]
.美术教育研究,2014(20):16-16.
6
刘开云.
试以同构说和移情说论美形成于第二世界[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1):73-75.
7
周国庆,崔永升.
朱光潜的“移情”说和书法审美接受观[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2):48-48.
8
蔡挥,桂荣华.
策划国剧[J]
.上海戏剧,2001,0(2):18-19.
9
车文丽.
庄子“物化”论与西方“移情”说之比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93-96.
被引量:4
10
王玉华.
中西移情说散论[J]
.邢台学院学报,2015,30(1):127-128.
文艺研究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