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人说“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传入,就没有今天的日本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日本历史也就是对外来文化不断吸收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经历了农耕时代、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及二次大战后的大转变时期,而每一个转变期都与外来文化的传入浪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对促进今日中国改革开放,不无实际意义。
作者
高仁生
机构地区
天津外国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6-57,72,共3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外来文化
论日
日本
大化革新
维新
弥生文化
活跃期
再创造
水稻
转变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1
王秀文.
从外来语看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28(3):62-66.
被引量:3
2
田洪远.
日本社会改革与外来文化的吸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9):184-184.
被引量:1
3
韩景学.
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创新[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2):94-95.
被引量:6
4
李小俞.
浅谈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36(4):81-8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刘占斌.
《移动的时代》读书报告[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1):28-28.
2
高月.
浅谈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J]
.商业故事,2016,0(31):132-133.
1
柳志鹏.
人生当有五不为[J]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0(8):6-6.
被引量:1
2
王燕梅.
从日本历史上发生两次社会变革看中日关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2(1):92-97.
3
接培柱.
试论日本大化革新的原因[J]
.齐鲁学刊,1986(2):38-42.
被引量:1
4
张万钧.
遣唐使小考[J]
.学术论坛,1980,4(3):14-14.
5
本刊记者.
风险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杨雪冬研究员访谈[J]
.国外理论动态,2009(6):1-6.
被引量:19
6
张俊涛.
哲学发展的阶段性新探[J]
.岭南学刊,2005(2):43-46.
被引量:1
7
豆文奇.
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J]
.行政与法,2013(9):54-57.
被引量:1
8
陈文君.
每个人的世界[J]
.青春,2015,0(11):61-61.
9
书讯[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2):111-111.
10
陈勤建.
日本鸟(日)文化溯源─—稻作鸟(日)崇信的发生和流变[J]
.民间文学论坛,1998(2):47-59.
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