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93-96,共4页
Cultural Relics
同被引文献13
-
1张金龙.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J].历史研究,1999(6):51-67. 被引量:24
-
2周振鹤.从汉代“部”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J].历史研究,1995(5):36-43. 被引量:45
-
3郝春文.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结社[J].历史研究,1992(1):90-105. 被引量:31
-
4王毓铨.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辨正[J].历史研究,1954(2):127-135. 被引量:34
-
5王素,宋少华,罗新.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J].文物,1999(5):26-44. 被引量:97
-
6何双全.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J].文物,2000(5):21-26. 被引量:24
-
7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J].文物,2000(5):27-45. 被引量:76
-
8秦公.释北魏高道悦墓志[J].文物,1979(9):61-63. 被引量:12
-
9李文信.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J].考古学报,1957(1):119-126. 被引量:65
-
10滕昭宗.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J].文物,1996(8):26-31. 被引量:50
二级引证文献12
-
1侯旭东.北朝“三长制”四题[J].中国史研究,2002(4):33-46. 被引量:14
-
2刘再聪.村的起源及“村”概念的泛化——立足于唐以前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6(12):5-12. 被引量:22
-
3郭浩.从汉“里”谈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里”和“丘”[J].史学月刊,2008(6):97-100. 被引量:8
-
4刘再聪.唐四镇地区基层行政治理研究——以于阗、龟兹两地村坊制度为中心的考察[J].西域研究,2008(3):21-32. 被引量:11
-
5谭景玉.北宋前期山东地区的佛教结社初探[J].民俗研究,2014(4):94-101. 被引量:4
-
6王宇飞.魏晋南北朝时期村落的兴起与发展[J].新乡学院学报,2016,33(8):50-52. 被引量:1
-
7鲁西奇.制度的地方差异性与统一性:隋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行[J].中国社会科学,2017(10):181-203. 被引量:6
-
8孙正军.何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三种理路[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4):54-67. 被引量:24
-
9常建华.生活与制度:中国社会史的新探索[J].历史教学(下半月),2021(1):25-30. 被引量:7
-
10丁孟宇.中古中国的生产模式转型与国家治理形态变迁——以冶铁业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5):68-79. 被引量:1
-
1《文物》1963年1—12期目录索引[J].文物,1963(12):45-48. 被引量:2
-
2马玺伦.山东沂水县龙泉站西汉墓[J].考古,1999(8):47-52. 被引量:5
-
3何介钧,文道义.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J].考古,1964(12):633-634. 被引量:18
-
4陈振裕.湖北云梦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3(9):23-36. 被引量:24
-
5吴铭生.湖南长沙西汉墓清理简报[J].考古,1957(4):30-32. 被引量:2
-
6郑同修,杨爱国.山东汉代墓葬形制初论[J].华夏考古,1996(4):87-102. 被引量:21
-
7韦正.马蹄金、麟趾金与汉代神仙信仰[J].南方文物,2017(1):105-111. 被引量:7
-
8房县桃园战国两汉墓葬第三次发掘简讯[J].江汉考古,1990(2):18-18.
-
9刘尊志.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组合及相关问题[J].考古,2013(8):71-86. 被引量:3
-
10金翔.浙江安吉县垄坝村发现一座战国楚墓[J].考古,2001(7):92-92.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