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因的奴隶——龙勃罗梭论
被引量:
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龙勃罗梭自称是基因的奴隶。 龙氏有一个信念,认为有些基因即使在当时看来是无足轻重的,而后则可能发能发展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 龙氏甘当基因的奴隶,这反映了一个实证主义犯罪学家对于犯罪的科学态度,也恰是龙氏享有犯罪学之父美誉的契因。
作者
陈兴良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43-49,共7页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关键词
犯罪学理论
犯罪人
刑罚
基因
行为决定论
犯罪本质
奴隶
犯罪学家
犯罪原因
实证派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27
1
张洪成,黄瑛琦.
中国刑法学派之争之不可能性研究[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3):45-48.
被引量:2
2
何荣功,段宝平.
不定期刑探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25-31.
被引量:9
3
王诺.
读哈佛[J]
.读书,2000(12):40-44.
被引量:43
4
戴奥多雷.巴芭戴奥多鲁,魏武.
法国新刑法典中的刑罚个人化[J]
.环球法律评论,1998,20(4):14-21.
被引量:14
5
汤啸天.
社区矫正试点与矫正质量的提高[J]
.当代法学,2004,18(4):13-20.
被引量:31
6
卜思天.儒潘基奇,杨忠民.
关于比较刑事法的若干法哲学思考[J]
.比较法研究,1995,9(1):40-73.
被引量:25
7
鲜铁可.
格拉马蒂卡及其《社会防卫原理》[J]
.中国法学,1993(4):106-112.
被引量:13
8
曲新久.
试论刑罚个别化原则[J]
.法学研究,1987,9(5):23-28.
被引量:20
9
陆青.
欧美犯罪及行刑动向[J]
.国外法学,1987(2):34-37.
被引量:3
10
王云海.
西方国家罪犯改造思想的出现、发展及危机[J]
.国外法学,1987(6):38-4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4
1
高维俭,李昕明.
《犯罪人论》的理论还原及学术评论[J]
.刑法论丛,2022(2):418-435.
2
梁华仁,王洪林.
试论刑罚个别化的根据[J]
.时代法学,2004,2(2):29-37.
被引量:9
3
仝其宪.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3):63-66.
被引量:5
4
刘志英,易谨.
人身危险性评价与保安处分的适用[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2):51-56.
5
胡学相,陈文滔.
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兼评人格刑法学[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3):29-37.
被引量:16
6
姜晓贞.
天生犯罪人论与道家犯罪学说比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60-61.
7
袁晶,范向阳.
集体无意识研究对罪犯改造理论的借鉴[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1-243.
8
李文斌,杨东风.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解读——以BPS模式为视角[J]
.中州学刊,2010(6):96-98.
被引量:7
9
王赛.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述评[J]
.辽宁警专学报,2011,13(5):53-57.
被引量:2
10
马鹏飞,杜菲菲.
论刑事实证学派对刑罚与人性关系论述的缺陷[J]
.投资与创业,2012(3):159-159.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高维俭,李昕明.
《犯罪人论》的理论还原及学术评论[J]
.刑法论丛,2022(2):418-435.
2
陆明敏.
人格甄别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楚天法治,2019,0(12):17-17.
3
胡静.
新旧刑事学派犯罪观之比较[J]
.法制与社会,2006(22):53-54.
4
张宏伟,张晓华.
论刑罚裁量个别化的实现[J]
.新远见,2009(8):97-105.
5
曹立.
刑罚个别化的基本理论及适用问题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12):32-37.
6
程应需.
司法公正观新议——人身危险性进入司法领域对传统公正观念的冲击[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56-59.
7
石经海.
从极端到理性 刑罚个别化的进化及其当代意义[J]
.中外法学,2010,22(6):885-897.
被引量:19
8
文姬.
人身危险性与责任主义[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3):137-143.
被引量:4
9
张爱艳.
“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J]
.政法论丛,2011(3):84-91.
被引量:8
10
徐昀.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完善与运用——两种心理学的视角[J]
.当代法学,2011,25(4):102-107.
被引量:20
1
仝其宪.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3):63-66.
被引量:5
2
潘永建.
实证背后的犯罪学[J]
.中国商界,2010,0(11X):122-123.
3
李想.
从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之争看实证主义犯罪学[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119-126.
被引量:2
4
李想.
从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之争看实证主义犯罪学[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13-120.
5
李想.
救赎的虚妄:从龙勃罗梭与托尔斯泰之争看实证主义犯罪学[J]
.刑法论丛,2011(3):540-556.
6
崔桐晔.
激情犯罪的刑法规制[J]
.哲理(论坛版),2010(4):94-95.
被引量:1
7
吴宗宪.
切萨雷·龙勃罗梭及其犯罪学研究述评[J]
.刑法论丛,2007(1):542-583.
被引量:9
8
马春萍.
从刑法基本原则到犯罪与刑罚——对犯罪与刑罚关系理论的另一分析[J]
.江西律师,2002(1):22-24.
9
马德斌.
龙勃罗梭的生来犯罪人研究——兼谈精神错乱犯罪人的新定位[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12):222-222.
10
夏凉.
龙勃罗梭犯罪原因论评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0(2):145-149.
被引量:2
比较法研究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