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类哲学”质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类哲学”质疑乐曦近来“类哲学”引起了许多哲学同仁的兴趣,似乎哲学界又产生了新理论。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看到,“类哲学”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并没有本质联系。首先,“类哲学”作为思维方式在形式上正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张加以抛弃的旧哲学。其次...
作者
乐曦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44-48,共5页
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关键词
类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费尔巴哈
实践思维方式
《德意志意识形态》
类本质
黑格尔
施蒂纳
绝对精神
资本主义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5
1
高清海,余潇枫.
“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70-79.
被引量:65
2
王致钦.
近年来“类哲学”研究述评[J]
.哲学动态,1998(3):20-23.
被引量:3
3
陆杰荣.
类哲学: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J]
.学术月刊,1997,29(3):24-26.
被引量:4
4
晋阳学刊1996年总目[J]
.晋阳学刊,1996(6):109-113.
被引量:5
5
方克立.
关于当前大陆新儒学问题的三封信[J]
.学术探索,2006(2):4-10.
被引量:25
6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7-6-26.
被引量:3
7
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续编(卷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8
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现-种生命与类生命.江海学刊,2001,(1).
被引量:1
9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http://cpc.peoplc.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被引量:1
10
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2
1
本刊记者.
大陆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方克立[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17-22.
被引量:14
2
张洪江.
以人为本的“类哲学”基础探微[J]
.理论月刊,2010(9):35-3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杨永庚.
当代国家哲学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
.唐都学刊,2009,25(6):48-55.
被引量:2
2
徐晓宗.
警惕10种非社会主义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1):14-17.
被引量:7
3
李红.
民主社会主义争论述评[J]
.福建党史月刊,2008(3):92-95.
被引量:1
4
叶志坚.
马克思主义与大陆新儒学关系论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3):15-19.
被引量:3
5
冯颜利.
坚持实践标准,继续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J]
.江汉论坛,2008(12):5-9.
被引量:1
6
徐晓宗.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健康发展[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4):7-11.
被引量:8
7
杨海文.
“重建儒教”:一个学术史描述——以方克立、张祥龙对蒋庆的评论为主线[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14.
被引量:3
8
曹乐天.
儒家“政治复兴”将引向何方?[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116-123.
被引量:1
9
霍晓玲.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J]
.探索,2012(5):109-114.
被引量:6
10
陈明.
走向中华文明的未来谈--现代语境里的儒教思考[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1):20-23.
被引量:1
1
王竹苗.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63-264.
被引量:2
2
敬告同仁[J]
.中国哲学史,2001(3):93-93.
3
敬告同仁[J]
.中国哲学史,2000(4):57-57.
4
秦湘源.
本体论的历史演进[J]
.求是学刊,1994,21(4):17-21.
被引量:6
5
刘睿.
个人自由的视角转换——重释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与超越[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3):257-261.
6
吕方.
道的文化阐释[J]
.学海,1991(6):33-37.
7
宋银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探析[J]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26-30.
被引量:1
8
赵映香.
“唯一者”并不唯一——对施蒂纳的“我”的指谓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14(1):11-15.
9
张应杭.
论作为人类类本质的理想——对马克思文本中一个命题的新解读[J]
.哲学研究,2006(8):20-24.
被引量:3
10
陈皆喜.
浅论异化劳动的现实启示[J]
.现代商业,2008(27):277-277.
晋阳学刊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