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动词重叠“VV”式与动词“V一下”式的差异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论动词重叠“VV”式与动词“V一下”式的差异胡孝斌动词重叠形式和动词加“一下”式都可以表示动作的短时、少量的意义。但是,关于这两种语法形式(本文用“VV”和“V一下”表示)的差别,以往的语法论著较少涉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动词重叠后和加“一...
作者
胡孝斌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2期18-21,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动词重叠
单音节动词
“把”字句
双音节动词
一般疑问句
制约因素
重叠动词
汉语动词
语言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99
1
渠佳敏.
祁县方言中的几个特殊词[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77-79.
被引量:1
2
甘智林.
非自主动词也可以进入“V+一下_2”格式[J]
.汉语学报,2005(2).
被引量:4
3
沈家煊,王冬梅.
“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25-32.
被引量:94
4
李宇明.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
.中国语文,1998(2):83-92.
被引量:131
5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1998(5):378-386.
被引量:145
6
左思民.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2):109-115.
被引量:33
7
张敏.
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
.当代语言学,1997(2):37-45.
被引量:173
8
张谊生.
“把+N+Vv”祈使句的成句因素[J]
.汉语学习,1997(1):13-16.
被引量:13
9
李宇明.
主观量的成因[J]
.汉语学习,1997(5):3-7.
被引量:106
10
赵新.
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60-70.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22
1
黄晓蓉.
新兴结构“浅X一下”研究[J]
.汉字文化,2024(9):146-150.
2
范琳琳.
酒泉方言中的动量词“卡”[J]
.汉字文化,2022(11):29-31.
3
关明铭.
“百度一下”中“百度”的词性确定[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被引量:1
4
路崴崴.
“V一下”结构语义分析[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4(1):43-47.
被引量:6
5
殷晓杰,张家合.
山东胶南话中特殊的“一V”结构[J]
.中国语文,2011(3):260-262.
被引量:2
6
杨洁.
浅析“V一下”的语法意义[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148-150.
被引量:1
7
朱锡明.
表“尝试”义的“VV”、“V一V”和“V一下”——历时、语用和认知考察[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1(6):68-70.
被引量:3
8
蒋湘平.
对“V一下_2”格式的语用考察[J]
.汉语学习,2012(4):67-75.
被引量:13
9
周旭慧.
重动句内部结构及意义初探[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34-37.
10
金铉哲,李知恩.
“小量义”格式的汉韩对比研究[J]
.汉语学报,2015(2):45-53.
二级引证文献
115
1
张明辉,闫语萌.
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J]
.昭通学院学报,2023,45(1):99-105.
2
张明辉,赵欣.
胶辽官话语法研究综述[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1):33-39.
被引量:1
3
袁卫华,肖雁云.
甘肃民勤方言的“给”字句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55-64.
被引量:1
4
步延新,孙红娟.
浅谈新教师汉语教学中的构式问题[J]
.甘肃教育研究,2022(12):38-42.
5
范琳琳.
酒泉方言中的动量词“卡”[J]
.汉字文化,2022(11):29-31.
6
关明铭.
“百度一下”中“百度”的词性确定[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被引量:1
7
孙宜志.
动词AABB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动词的特点[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66-72.
被引量:7
8
李军华,周孟战.
《水浒传》人物对话中动词重叠的语用考察[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101-103.
9
王华.
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19(2):52-56.
被引量:3
10
蔡淑美,施春宏.
阎连科作品中的重叠形式探析——兼谈语言表达形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1-9.
被引量:12
1
耿延惠.
浅谈现代汉语中重动词的语法意义[J]
.语文建设,2012,0(12X):61-62.
2
李敬国.
现代汉语不能重叠的动词的考察[J]
.兰州学刊,1996(5):47-49.
被引量:8
3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1998(5):378-386.
被引量:145
4
张晓涛.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102-104.
被引量:2
5
范建华,白云.
动词重叠在祈使句中的使用[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68-71.
被引量:1
6
赵新.
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J]
.语言研究,1993(2):92-97.
被引量:26
7
周国炎.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J]
.民族教育研究,1999,10(S1):57-64.
被引量:4
8
唐昱.
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动词重叠式偏误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12):105-108.
9
何艳辉.
论动词重叠的形式[J]
.平原大学学报,2006,23(2):99-101.
被引量:3
10
刘卓彤.
新化方言中丰富的动词重叠[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9):105-106.
被引量:1
汉语学习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