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冲突而为调和”──40年代张东荪的中西文化观
被引量:1
出处
《安徽史学》
1997年第4期87-91,共5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同被引文献19
-
1左玉河.五四时期张东荪的中西文化观[J].历史研究,1998(3):78-93. 被引量:6
-
2张耀南.张东荪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3-88. 被引量:2
-
3左玉河.张东荪哲学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89-95. 被引量:1
-
4左玉河.试析张东荪“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理论[J].史学月刊,1995(2):56-60. 被引量:2
-
5张耀南,舒文.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J].广东社会科学,1995(6):43-47. 被引量:1
-
6沈贞伟.浅论张东荪的“中间媒介物”思想[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5(12):20-21. 被引量:1
-
7王敬华.张东荪“人生价值观”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06(4):85-87. 被引量:2
-
8程仲棠.评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J].中国哲学史,2006(3):117-124. 被引量:10
-
9杨延青,陈敏生,吴志翔,郑超.张东荪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流变的探析[J].海峡科学,2007(4):85-88. 被引量:1
-
10周骁男.初踏宪政之路的张东荪与张君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38-42. 被引量:1
-
1郑师渠.论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44-51. 被引量:2
-
2杨洪章,孟庆禄.李大钊对段祺瑞的认识过程评述[J].滨州学院学报,1994,0(1):41-44.
-
3王业兴.一部研究章士钊的佳作——评郭华清新著《宽容与妥协——章士钊的调和论研究》[J].历史教学,2005(2):78-79.
-
4张敏卿.早期李大钊思想轨迹的探寻[J].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4-18.
-
5张昭军.晚清汉宋调和论析[J].清史研究,2006(4):36-43. 被引量:7
-
6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杜亚泉[J].史林,2015(6):145-157. 被引量:1
-
7郭华清.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5-13. 被引量:2
-
8王继平,崔大权.李剑农的政治调和论[J].武陵学刊,2014,39(5):111-114.
-
9田昌五.划清两种界限 坚持继续革命——从《水浒》谈农民革命问题[J].历史研究,1976(1):72-78.
-
10任玥.章士钊政治思想研究述评[J].南方论丛,2012,0(2):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