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语境对借代辞格的制约性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境和辞格的关系,因辞格不同而各异。弄清每个辞格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修辞建构亦或修辞解读都是非常有益的。但这一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修辞学界的重视,一般修辞学论著尚不见有专门论述.基于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专门探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借代辞格的建构和解读与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脱离语境,借代辞格无由建构;同样,离开语境,对借代辞格的解读也无法进行。
作者
刘福元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8年第2期24-25,共2页
Contemporary Rhetoric
关键词
借代辞格
语境
制约性
论语
洋布
修辞文本
“旗”
原词
修辞学
约定俗成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吴礼权.
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8(4):27-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张志公.
语境、语体与修辞——纪念张弓先生《现代汉语修辞学》发表三十周年[J]
.当代修辞学,1998(3):1-4.
被引量:5
2
李洛枫.
双关的审美意趣[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2):67-69.
被引量:2
3
韩彩英.
语境的制约功能及其表现形式[J]
.语言文字应用,2000(4):37-42.
被引量:34
4
魏慧萍.
流行话语的双关[J]
.语文建设,2001(12):6-7.
被引量:7
5
严世清,董宏乐,吴蔚.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第六届全国功能语言学大会略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82-87.
被引量:49
6
罗赛群.
移就的关联性解读[J]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7):100-102.
被引量:4
7
黄敏正.
汉语仿词教学摭谈[J]
.广西教育,2006(04B):31-32.
被引量:1
8
席瑞起.
略谈“移就”与“拟人”之异同[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3):92-92.
被引量:2
9
黄碧斋.
借代趣话[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5):50-51.
被引量:1
10
王京娜,刘诗仙.
仿拟修辞浅谈[J]
.阅读与写作,2006(9):24-2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李鑫华.
仿拟映射出的人的主观思维问题说略[J]
.福建外语,2001(3):16-19.
被引量:3
2
孙琴.
制约双关的语境因素[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5):71-73.
被引量:4
3
谢英.
现代汉语辞格研究中的用例问题[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6(1):40-4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璐.
浅析并重双关[J]
.科教文汇,2008(19):245-245.
被引量:2
2
钟玖英.
论语境与双关解码之关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139-144.
3
李恬.
仿体对应和双关——自主-依存分析框架的新应用[J]
.外语研究,2009,26(3):19-24.
被引量:8
4
罗胜杰.
仿拟在英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87-91.
被引量:1
5
蒋庆胜.
成语仿拟的语用条件及策划[J]
.外语教学,2014,35(2):31-34.
被引量:11
6
侯国金.
“你美就仿你”:仿拟的“同省异效关模式”[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5):40-48.
被引量:1
7
莫莉千千.
借势广告语中的双关现象[J]
.西部学刊,2020,0(6):149-151.
1
管志斌.
比拟与借代辞格的认知分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9):75-75.
2
张晓静.
英语双关语与借代辞格琐谈[J]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29-30.
被引量:2
3
胡习之.
修辞分析论[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1):69-73.
被引量:5
4
韩启毅.
汉英借代辞格的理解及翻译[J]
.襄樊学院学报,2000,21(1):68-71.
被引量:13
5
李福唐,徐海东.
借代义和借代辞格[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1):47-48.
被引量:1
6
徐莉娜.
Metaphor和Metonymy的根本区别[J]
.外国语言文学,1989,8(Z2):36-39.
7
顾正阳.
古诗词英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借代辞格的连用以及与其它辞格的结合[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6):95-99.
被引量:2
8
严小香.
借代辞格产生动因浅探[J]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4):52-55.
9
史锡尧.
借代造成语研究[J]
.汉语学习,2002(6):42-44.
被引量:5
10
曹保平,许嘉璐.
现代汉语替代现象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7(4):137-137.
被引量:2
当代修辞学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