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之中的“必然”──1926年“中山舰事件”性质论
被引量:3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56,61,共9页
Republican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73
-
1汪澎澜.中山舰事件前后蒋介石汪精卫关系述略[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2):9-10. 被引量:2
-
2裴毅然.解开中山舰事件之谜[J].检察风云,2005(2):68-70. 被引量:1
-
3吴明刚.试论联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J].福建党史月刊,2003(11):37-39. 被引量:4
-
4杨奎松.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9(2):71-120. 被引量:41
-
5杨云若,杨奎松.1921—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若干研究课题[J].教学与研究,1985(3):40-46. 被引量:1
-
6叶昌友.中山舰事件后中共的斗争为何未能坚持下去[J].安徽史学,1998(1):65-67. 被引量:1
-
7吴九占.共产国际的策略路线与国共“党内合作”的逻辑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6):44-47. 被引量:1
-
8郭盈宏.再评陈独秀的《论国民政府之北伐》[J].安徽史学,1995(1):58-61. 被引量:2
-
9利丹.省港大罢工的法制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101-103. 被引量:2
-
10吕刚.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民会议”主张之比较[J].中共党史研究,1992(6):61-67. 被引量:6
-
1张运城.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重新界定及其意义[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5,22(3):36-41. 被引量:1
-
2刘茂林.三十年代关于中国国情的一场论争[J].史学集刊,1984(4):42-49.
-
3闽地作家剪影[J].福建文学,2011(9):1-1.
-
4安继民.老问题的新说法——赵志浩《亚细亚模式批判——试论传统中国的国家职能》读后[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
-
5韩宏韬.孔颖达《诗经》学的北学性质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1(2):6-9.
-
6宁志新.《唐六典》仅仅是一般的官修典籍吗?[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93-196. 被引量:11
-
7叶世国,丁孝智.王学文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3):68-72. 被引量:2
-
8田耕宇.中唐牛李党争与北宋新旧党争性质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14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