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7-41,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647
-
1胡志高.环境殖民主义:当前南北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矛盾加剧的深刻根源[J].桂海论丛,2000,16(5):94-96. 被引量:6
-
2庞本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与建设途径[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3(6):20-21.
-
3王业兴.政治文明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2):24-27.
-
4肖安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种认识和行为的依据[J].社科纵横,2002,17(5):64-66. 被引量:4
-
5张昌文.“三个代表”与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2(3):8-9. 被引量:1
-
6孙力.论民主集中制的发展[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2):20-24. 被引量:2
-
7戴天喜.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充分发挥党内民主[J].兵团党校学报,2001(5):12-14.
-
8解永强.论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地位与作用[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2(3):11-14. 被引量:2
-
9梁敬升.论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的基本经验——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1,17(4):63-65.
-
10廖雄军.创立教育领导学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3):52-5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8
-
1张象.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25-32. 被引量:4
-
2石云霞.十月革命的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社会主义研究,1997(6):44-47. 被引量:1
-
3童建挺.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8(1):21-25. 被引量:3
-
4周作翰.十月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1):60-62. 被引量:3
-
5杨烨.十月革命道路与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历程[J].俄罗斯研究,1997(6):1-4. 被引量:1
-
6张培义.关于十月革命道路的两个问题[J].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2,27(6):37-41. 被引量:2
-
7吴恩远.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J].世界历史,1997(5):11-21. 被引量:19
-
8叶书宗.坚定地、创造性地走十月革命道路[J].历史教学问题,1987(6):5-8. 被引量:1
-
9赵诗清.对十月革命性质的再探讨[J].江汉论坛,1994(4):41-43. 被引量:7
-
10俞良早.论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1):62-68. 被引量:5
-
1王永君.毛泽东在建国后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J].北京党史,2004(5):4-7.
-
2马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奠基人[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2):9-11. 被引量:2
-
3汪婷婷.保路运动,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J].各界,2017,0(3):45-46.
-
4王敦书,于可,马克尧,陈之骅,高放,王养冲,王觉非,丁建弘,万峰,刘绪贻.回顾三十五年来的成就 开拓世界史研究的新局面[J].世界历史,1984(5):1-19. 被引量:1
-
5л.Д.希罗格罗德,李世骏.列宁与行政命令经济体制之形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8(2):19-28.
-
6叶.阿姆巴尔特苏莫夫,王桂贤.新经济政策:是退却还是向社会主义前进?[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1):28-30.
-
7马勇.稳操胜券结果战败的甲午战争[J].当代社科视野,2014(7):57-57.
-
8张英岗.浅析苏联社会主义演变的原因[J].国外理论动态,2008(7):38-41.
-
9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J].考试周刊,2007(38):158-159. 被引量:1
-
10叶书宗,王斯德.也论列宁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J].世界历史,1982(3):68-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