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71,共4页
共引文献8
-
1李若岚.双调变奏: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45-49.
-
2李若岚.多元共失 和而不同——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3):26-29.
-
3戴冠青.对华文文学诗学建构的一种思考[J].文艺争鸣,2004(6):36-39.
-
4徐小英.叙述的魅力——论白先勇小说的叙述技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70-73.
-
5孟晖.於梨华新作《彼岸》的艺术特色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22-25. 被引量:2
-
6王振.评於梨华的《彼岸》[J].文学教育,2013(15):148-149.
-
7陆卓宁.近年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观察与思考[J].南方文坛,2013(6):135-141. 被引量:2
-
8王一方.台港暨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后女权主义镜像之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5(10):60-65.
-
1李若岚.双调变奏: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45-49.
-
2李若岚.多元共失 和而不同——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3):26-29.
-
3徐治平.澳门当代散文概论[J].当代文坛,1999(2):41-43. 被引量:1
-
4王岳川.澳门文化与文学精神[J].当代文坛,2004(5):62-64. 被引量:2
-
5宋菊梅.意义世界的崩溃——对张大春三篇小说的叙事学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5-86.
-
6饶芃子.濠江上的“边鼓”——读李观鼎《边鼓集》[J].语文月刊,1996,0(5):11-11.
-
7饶芃子.从澳门文化看澳门文学[J].学术研究,2001(7):37-40. 被引量:5
-
8石闻.印度和中国文学艺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简讯[J].国外文学,1993(3):12-12.
-
9计红芳.浅谈寂然对小说艺术的探索[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1):64-67.
-
10古远清.蔡源煌:台湾后现代小说的代言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5):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