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同被引文献116
-
1姜明安.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几点思考[J].法学论坛,2004,19(4):5-8. 被引量:45
-
2江游.透视南京市公交IC卡等事件——对我国行政垄断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S2):116-118. 被引量:2
-
3赵永行.行政权力运行与行政程序[J].现代法学,1999,21(3):77-80. 被引量:38
-
4苗连营.论对行政权的法律控制[J].法学家,1999(5):80-84. 被引量:8
-
5杨建顺.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20年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1999(1):187-199. 被引量:8
-
6莫于川.中国行政法21世纪发展展望[J].法学家,1999(4):17-24. 被引量:3
-
7张玉录.论行政起诉条件[J].政法论坛,1999,17(4):73-77. 被引量:5
-
8薛刚凌.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行政程序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法学,1999(1):157-158. 被引量:3
-
9包万超.行政法平衡理论比较研究[J].中国法学,1999(2):58-74. 被引量:50
-
10张淑芳.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关系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1999(3):81-89.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38
-
1马生安.现象与理论:符号学视角下的行政行为公定力[J].东南法学,2020(2):170-190. 被引量:1
-
2郑毅.走出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理论困境——对沈岿教授的部分回应[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30-33.
-
3高秦伟.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J].浙江学刊,2005(6):26-35. 被引量:30
-
4郭殊.行政行为存续力理论之评析与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5(6):71-76.
-
5赵金霞.浅谈我国行政诉讼中原告的举证责任[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4):50-52. 被引量:1
-
6沈岿.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兼论公定力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路[J].中国法学,2006(5):70-78. 被引量:38
-
7刘琦,魏云.行政行为效力内容的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9(4):23-24.
-
8何海波.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J].中国法学,2008(2):94-112. 被引量:64
-
9赵芸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缺失及对策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1-13. 被引量:3
-
10江必新.行政行为效力体系理论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社会科学,2008(5):127-132. 被引量:13
-
1李富成.实证视角下推定构成再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0(5):85-94. 被引量:1
-
2李杏才.交通事故中怎样适用推定原则定责[J].驾驶天地,2001(1):60-60.
-
3吴高庆.推定:证明腐败犯罪主观要件的有效途径[J].中国监察,2005,0(11):54-55. 被引量:2
-
4吴萍.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6):33-35. 被引量:3
-
5吴锦标.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法律思考[J].法律适用,1993(11):21-22. 被引量:1
-
6马吉刚,陈维民.浅谈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J].中国水土保持,1997(9):31-32.
-
7郅力.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7(4):9-11.
-
8宗德钧.公诉人在庭审中应如何用好法定的权利[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1999,18(2):47-49.
-
9曹松志.关于抗辩问题的几点思考[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0(9):39-41. 被引量:1
-
10袁曙宏,杨伟东.依法行政讲座(五)——依法行政的监督——行政救济[J].中国监察,2002,0(10):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