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2期162-164,共3页
Finance & Economics
参考文献5
-
1徐波,白永秀,邹东涛.产融结合实现的条件及收益分析[J].经济管理,2002,28(12):77-80. 被引量:4
-
2王晓天.对中国产融结合问题的探讨[J].求是学刊,2001,28(5):56-59. 被引量:1
-
3郑文平,苟文均.中国产融结合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00,35(3):47-51. 被引量:54
-
4黄明.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分析[J].学习与探索,1999(2):38-45. 被引量:10
-
5魏杰.产融结合的体制基础[J].财经科学,1997(5):1-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6
-
1韦尔奇.《经理法则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版.. 被引量:1
-
2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版.. 被引量:3
-
3(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LawrenceKuhn)著,李申等.投资银行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4(美)夏普(Sharpe,WilliamF.)著,霍小虎等.证券投资理论与资本市场[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
5(美)R.I.麦金农(RonaldI.Mckinnon)著,卢骢.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 被引量:1
-
6刘焰,刘颖.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研究[J].经济管理,2001,27(18):63-6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61
-
1曹荣庆,俞筱春.论中央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的数量边界[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64-67. 被引量:2
-
2杨莲娜.产融型企业集团:中国的实践及发展对策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5(4):41-43. 被引量:1
-
3陈燕玲.产融结合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5):130-132. 被引量:15
-
4董薇.努力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省档案局举办《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培训班[J].四川档案,2005(4):23-23.
-
5张玉喜,刘希宋.新型工业化的产融和谐发展研究[J].求索,2005(10):1-4. 被引量:4
-
6李玉兰,王振山.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国际趋势及现实意义[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79-81. 被引量:7
-
7吴永锋,张勇,杜子平.我国产融结合研究——德隆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3):77-78. 被引量:6
-
8伍华林.企业产融结合的内在机理及其关键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7Z):243-244. 被引量:3
-
9于亚男,吴朝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融结合的制度约束与创新[J].新疆财经,2007(5):45-49. 被引量:2
-
10陈晶莹.完善资本市场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研究导刊,2008(3):53-5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54
-
1朱渝铖.产融结合模式综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2):188-189. 被引量:7
-
2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4):3-4. 被引量:77
-
3王辰华.我国产融结合的经济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8):6-8. 被引量:9
-
4李桐.后德隆时代的产融结合[J].IT经理世界,2005(1):12-12. 被引量:1
-
5杨德权,梁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国外研究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5(3):15-19. 被引量:46
-
6尹江亭,马晔华,逄诗伟.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5(2):47-50. 被引量:9
-
7张庆亮,王珍.产融结合:大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5(8):34-35. 被引量:6
-
8杨莲娜,张庆亮.产融型企业集团:德国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5,19(7):68-72. 被引量:3
-
9孔凡保.我国产业资本渗透金融资本的理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54-58. 被引量:6
-
10姚先国,程迅.交易费用与产融结合[J].浙江金融,1995(9):9-1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周莉.我国产融结合模式选择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6):66-70. 被引量:3
-
2李岚.中国房地产业的产融结合问题[J].中国房地产,2008(5):18-19. 被引量:4
-
3吴越,赵守国.产融结合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47-149. 被引量:5
-
4周莉,韩霞.产融结合资本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65-69. 被引量:25
-
5马玲.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机制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148-151. 被引量:8
-
6王洁,张玉奇.我国白酒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设计[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3):97-102. 被引量:3
-
7王静浩.影响娱乐服务场所治安问题整治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4):54-56.
-
8初锋.经济下行压力下产融结合模式风险防控思考[J].时代金融,2016(35):267-268.
二级引证文献46
-
1朱兰.浅谈产融结合与经济发展[J].商,2012(3):144-144.
-
2程红艳.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J].商,2012(2):123-123.
-
3黄凌灵,李然.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0(34):74-76. 被引量:4
-
4支燕,吴河北.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产融结合动因——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1(11):72-77. 被引量:64
-
5刘常国,丁海英.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效应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2(1):51-53.
-
6丁一,林国龙,孙晓.基于价值链重构的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实现机制[J].商业时代,2012(32):32-33. 被引量:3
-
7胡晓.基于产融结合的财务公司价值定位与功能实现[J].会计之友,2013(14):74-76. 被引量:6
-
8袁奋强,焦跃华.内部资本市场研究述评——基于中国国内研究文献的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5(3):106-115. 被引量:1
-
9刘小差.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框架选择[J].西南金融,2013(1):12-14. 被引量:2
-
10鲁照印,王瑞达.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现代营销(下),2013(5):118-119.
-
1林丹丹.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必然性和具体条件分析[J].北方经济,2013(6):72-73.
-
2余欣佳.开放式基金的特征及其发展条件分析[J].重庆金融,2001(1):33-35.
-
3徐洪才.论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0(7):21-24. 被引量:3
-
4何剑.我国风险投资的运作及其条件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19(5):77-79. 被引量:1
-
5刘扭霞,程勇.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分析[J].山西统计,1997(12):29-31. 被引量:1
-
6杨伟.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探讨[J].重庆财会,2001(9):13-14.
-
7吴国梅.上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分析[J].财经研究,1994,20(5):48-51. 被引量:1
-
8徐扬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6,12(1):40-41.
-
9凌敏.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J].现代商业,2009(32):32-32. 被引量:1
-
10孙爱军.中国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条件分析[J].经济论坛,1998(17):18-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