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Truth Seeking
同被引文献27
-
1赖金良.人道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7(3):40-44. 被引量:31
-
2贺忠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鉴定标准和评价方法初探[J].新疆社科论坛,1998(Z1):66-70. 被引量:4
-
3赵振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1):77-80. 被引量:6
-
4顾海兵.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转型、转制、转轨[J].学术界,2005(3):7-13. 被引量:4
-
5宋子良.基础研究创新分类初探[J].科研管理,1995,16(6):18-21. 被引量:4
-
6刘先进,陈易章,刘苹.常见体育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41-1343. 被引量:6
-
7陈潭.知识供给与学术职责[J].社会科学论坛,2007(2):92-95. 被引量:2
-
8袁振国.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1-3. 被引量:11
-
9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限制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2):149-156. 被引量:30
-
10李晓杰.卷首语[J].图书情报知识,2007,24(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2
-
1王前.理工院校中的文科成果评价:难题、成因与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9-85. 被引量:1
-
2王奕.试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与生成流程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1):73-75. 被引量:1
-
3彭蝶飞,谭日辉,康永祥.社会科学课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37-41.
-
4宋乐平.基于BSC和AHP的高校科技查新站绩效评估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1,29(8):1221-1225. 被引量:9
-
5周立飞.城乡一体图书馆社科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1,32(5):64-67.
-
6崔旭,程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综述——以文献计量为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1):215-218.
-
7彭蝶飞,谭日辉.教育科学课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6):85-87. 被引量:1
-
8王志章.关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5-14. 被引量:11
-
9王文学,刘营.通信企业管理创新项目评价体系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17(1):96-100. 被引量:4
-
10钱玲飞,杨建林.基于GM(1,1)模型的学科创新力预测[J].情报科学,2012,30(4):530-534. 被引量:4
-
1王永云,张晓峰.文化的价值[J].学习与探索,1992(1):11-15.
-
2敏贤良.从我国男女比例失调想到伊斯兰教的生儿育女观[J].中国穆斯林,2005(3):24-24. 被引量:1
-
3崔旭,程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综述——以文献计量为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1):215-218.
-
4李大东.浅论实现中国梦面临的认同挑战[J].青年与社会(下),2015,0(6):288-289.
-
5刘跃进.价值·与人相关的价值·人的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1992(4):71-76. 被引量:3
-
6吴文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能否承受发展之重[J].北京观察,2011(3):6-9.
-
7虞文.中美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19-23. 被引量:3
-
8王钢.社会科学评价及评价指标[J].社科纵横,2006,21(2):55-56.
-
9孙奉媛.教育—通向质量与进步的第一步[J].管理观察,1994,0(2):22-22.
-
10赵振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1):77-80.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