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庄子认识系统的特色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庄子的哲学可以说是一种境界的哲学。他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扩展。在他看来,外在知识的探求只是用来安顿人的内在生命。所以他所着重的“知”,是主体性的知——它必须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上,消入生命的层域中.这种知,和客观性的科学之知无关,用庄子的名词,他所肯定的是“大知”“真知”。所谓“大知”或“真知”,乃是对于宇宙与人生的境况作一根源性的把握,作一究极性的探索.这种知,用以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如何获得精神的自由。故而本文所说的“认识系统”,另有其独特性,不同于西方哲学.
作者
陈鼓应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庄子哲学
认识系统
内在生命
主体性
认知活动
齐物论
语言文字
客观性
独特性
价值判断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4
1
陈孟麟.
论先秦智者学派的主要人物——惠施学说[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2):15-19.
被引量:2
2
刘笑敢.
从辩证法到诡辩论——庄子齐物论浅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3(2):124-130.
被引量:3
3
韩经太.
庄学二题[J]
.中国文化研究,1997(4):27-33.
被引量:1
4
陈少明.
“齐物”三义——《庄子·齐物论》主题分析[J]
.中国哲学史,2001(4):40-46.
被引量:22
5
杜志强.
庄子认识论新探——兼论庄子认识论并非相对主义[J]
.甘肃理论学刊,2006(1):54-57.
被引量:6
6
乔旭,翟锦程.
惠施“历物”名学思想的自然哲学基础[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30-32.
被引量:1
7
陈鼓应.老庄新论(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被引量:1
8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9
陈鼓应 注译.庄子今注今译[M]. 中华书局, 1983
被引量:1
10
谷峰.
古汉语副词“方”的多义性及其语义演变[J]
.语言科学,2008,7(6):580-58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杜梅.
老庄“无为”思想之比较及其现实意义[J]
.吕梁学院学报,2012,2(4):50-52.
被引量:1
2
王继红,陈前瑞.
《庄子》“方生方死”的语言与哲理解读[J]
.中国文化研究,2013(2):66-72.
被引量:1
3
尚建飞.
性修反德:庄子的德性理论[J]
.现代哲学,2015,0(4):123-128.
被引量:2
4
任立.
谈庄子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以《齐物论》为中心[J]
.湖南社会科学,2016(5):28-31.
被引量:3
5
马思,张政,梁燕华.
《齐物论》之非形而上学解读[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24-3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尚建飞.
《淮南子》中的老庄德论及其价值观[J]
.思想与文化,2020(1):49-62.
2
党富鹏.
“言”能否用来把握“道”?——以《逍遥游》为中心[J]
.文化学刊,2021(5):90-93.
3
辛放.
“神”与“补特伽罗”:再论庐山慧远的“薪火之喻”与“形尽神不灭”[J]
.佛学研究,2023(2):152-175.
4
梁杰.
吕惠卿《庄子义》的心性论探讨[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114-119.
5
廖春阳.
中国传统认识论的特点——以人的主体性为主导[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8-14.
6
王亚波.
庄子“道之难明”的认识论解读[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0,10(1):70-78.
7
张娟.
从太极文化中透视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之道[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1):116-119.
1
胡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J]
.经营管理者,2010(7X):347-347.
2
朱志红.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J]
.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7):105-105.
3
毛新华.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育[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256-256.
4
王俊英.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0(2):123-123.
5
沈莉莉.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回自己”[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2,0(12):36-36.
6
张国.
试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认识系统[J]
.学术论坛,1987,11(2):62-65.
被引量:1
7
郑旭红.
认识、理论、真理和科学理论的关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1):73-74.
8
戴振伟.
有效课堂,从“备学生”开始[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8):105-106.
9
张福旺,王桂霞.
庄子“逍遥游”浅释[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6(4):52-53.
10
成旭梅.
走向深度写作[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10):32-33.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